分享

宋瓷:流传至今的部分经典器型

 艺术品品鉴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宋朝是个有特殊的朝代,虽然军力积弱,但两宋生产力空前高涨。宋朝文化也走到了一个比较华化的鼎盛时期,传统士族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个相对纯粹的高峰,以皇族为代表的士族,催生了一大批的艺术品行当,比如书法、绘画、瓷器,相对之前都有突破。

宋瓷的器型繁多,丰富难辨,有一些是宋代以前就有,但是没有定下型来的器物。还有一些是从金属器中仿烧来的,但更多的还是宋代自主创烧的。这些器物凝结了古代人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对后世制瓷的影响无法估量,我们暂且从中挑出八件流传至今的经典器型。

这个碗的外观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真的太普通了,因为家家户户吃饭的碗几乎都是这个造型,但是你仔仔细细地从那微妙的撇口看到腹部优美的曲线,再到沉稳有不张扬的底足,一定会感叹它完美的造型。

宋代汝窑天青釉碗

北宋官窑粉青葵花式小碗一对 

胆瓶是花器,因为看起来像悬挂的胆而得名,造型也是至简至精,优美典雅,超凡脱俗,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朝野各界追捧的对象,现在也依旧如此,是经典中的经典。

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北宋 官窑粉青胆瓶

北宋 钧窑天蓝釉胆瓶

玉壶春瓶是从唐代寺院中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到北宋时基本定型,在当时是用来装酒的实用器具,但是它太美了,以至于人们把它从酒具转变成了陈设赏器。

宋代磁州窑刻花带盖玉壶春瓶

宋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宋代汝窑青釉玉壶春瓶

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传世所看到的梅瓶都制作的相当精美。宋代时也称为“经瓶”,书香气十足,梅瓶在当时是用做装酒的,到明代后也成为陈设赏具了,甚至成为了上层统治者等级低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196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

北宋 定窑白瓷划花莲纹梅瓶

宋代官窑梅瓶

宋代吉州窑梅瓶

葫芦瓶的寓意好,因为谐音“福禄”,是南宋龙泉窑创烧的器型。形状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受民间普遍喜爱,虽然后来器型上有各种调整和变化,但还是没有脱离葫芦的形状。

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

金代钧窑天蓝釉葫芦瓶

宋代定窑柳斗纹葫芦瓶

贯耳瓶从宋代开始流行,是仿青铜礼器来的,即投壶礼之矢壶,后来各种雅会兴起,投壶这项活动就逐渐衰落了,这项活动虽然衰落,但是贯耳瓶保留了下来,后来各朝仿得贯耳瓶在大小高矮上略有变化,主要特征“贯耳”不变。当然,也是用作赏器了。

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

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贯耳穿带八方壶 

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

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人制器师法自然,斗笠碗的造型就活像江南渔翁的斗笠,宋代时始烧,深受茶客们喜欢,因为宋代饮茶是把茶碾碎了泡,然后饮尽,而斗笠杯独特的造型,既不留汤也不留渣,现在不碾茶喝,但还是饮茶利器。

南宋龙泉窑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

宋代吉州窑玳瑁纹斗笠盏

宋定窑黑釉金银彩茶盏

北宋定窑印花凤纹碗

笔洗是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雅具,以瓷质的最常见,宋代的笔洗非常典雅,造型多样,以扁圆形最基础、最普遍。宋代五大名窑都有烧制,目前见到最早的笔洗也是宋代的,它在文房用具中虽然不占有主导地位,但文人们都会在案头备上一个。

宋代汝窑乙字款天青釉圆洗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葵花式洗

南宋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宋龙泉窑双鱼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