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 ▎第二届零碳大会开幕主报告

 绿色建筑研习社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倾力打造的“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今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围绕能源转型、城乡建设转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转型与资源循环利用三大支柱议题,搭建起一座促进科研、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的高端对话桥梁。

开幕仪式上,论坛主席、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介绍了议程及嘉宾。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全国政协常委赖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江小群致欢迎辞。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原副司长赵鹏高、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策划与管理部副总经理李丛笑、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副主管丁若斯(Jos van Dinther)、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东亚区总监陈波平、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高级项目主任王志高等嘉宾也做了大会致辞。

经过使用低碳材料、优化会议程序、数字会议、绿色交通等有效手段,本次大会实现了“碳中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徐少山为大会颁发了零碳大会认证证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做了《房地产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旨报告:

从1999年2023年商品房销售情况,1999年是1.29亿平米,2020年是14亿平米,2023年是9.47亿平米。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平均年商品房销售是9.5亿到9.8亿平米之间,我国房地产业不再回到最高峰时期。过去有房就能卖出去,现在老百姓买房需要精心挑选。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期盼。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数量到高质量的转型阶段。高品质住宅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二是功能。目前这两方面都有缺陷,距人民需要有相当差距。

质量通病直接来说是建筑本身的缺陷,进一步是一些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影响邻里关系和谐。功能问题,2020年房协做了个居住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个60%以上期望是:有更多的收纳空间(不要忽略过厅、阳台的设计等,改变一张图纸走天下的情况),第二是解决漏水问题(车站十站九漏的问题)。

要知道我们建筑节能是如何走过来的,大概在2015年节能65%,2020年节能75%,现在节能83%。不管是近零能耗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下一步怎么走?应该注重整体质量,注意节能效果与成本。搞清方向,搞清路径。节能75%以后,应该更多的侧重建筑里面的空气质量,解决生活热水的问题。

 世界银行IFC、EDGE/BRI全球负责人、高级行业专家Ommid Saberi做了《建筑行业脱碳:中国引领市场转型的机遇》的主旨报告:

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所做的一些工作,特是跟中国相关的一些工作,IFC是世界银行的一个成员、国际金融公司,总部在华盛顿,是全球规模最大、专注于新兴市场的国际开发机构。我们同时也关注建筑行业,建筑业是脱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推进绿色建筑的转型中,困难重重,在很多国家,绿色建筑的比例不到3%。

绿色建筑有非常多的一些认证机构所定义,包括净零和弹性建筑。我们去年也做了一项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在研究中,在全球的碳排放当中,大概有40%的碳排放来自于建筑行业。到2035年,全球建筑业相关的碳排放会增加30%。

美国有一家企业已开始生产近零的钢材,还有一些水泥制造商,能够去供应一些更加绿色的水泥建材来减少碳排放。如果我们可以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在建筑业进行减碳,我们希望到2035年能够减少25%的碳排放。

现在我们已经在采取行动,如果大家看一下中国建筑行业碳排放以及我们的整体的规模,实际上我们能够为全球建筑业碳排放减少做出很大的贡献。也就是说,建筑业能够引领中国的减碳转型。我们折算到美元,这样转型的机会成本大概是33.5万亿美元,这当中有1.3万亿美元是跟中国相关的。在中国,我们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能够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建筑转型,所以我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一家银行,我们也是积极的进行转型金融或者绿色金融的投资。我们发布了首个绿色债券。从2017年到2021年,我们发布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资产相关的金融产品,这些年间已经增长了10倍,我们还有很多绿色融资的方式。大家看一下绿色债券的数量,中国占到大概6%,是比较小的一个数字。

EDGE项目是我们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现在100多个国家进行推行,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我们已经给全球大概800亿美元的资产进行了绿色建筑的认证。在中国我们也已经有多个项目,我们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建筑项目得到认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做了《城乡能源供给系统低碳路径》的主旨报告:

城乡能源供给系统包括:1电力供给:目前燃煤提供的六成以上的电力,占碳排放42%;2热力供给:目前是燃煤燃气锅炉和热电联产提供,占碳排15%;3燃料供给:流程工业生产用原料,占碳排放43%。

能源革命的核心是改变能源结构,现在的能源系统是燃煤、燃油、燃气构成的碳基能源系统,未来能源系统是:风、光、水、核+生物质燃料,零碳能源系统。

低碳的城乡能源供给系统需要回答的问题:如何实现全面电气化;零碳电力系统;零碳热力系统;零碳燃料系统;农村是能源转型的前线。

全面实现电气化,用能终端的革命性变化。建筑和市政系统目前热力: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特殊场合的蒸汽供给;燃气:炊事、生活热水制备、分散采暖;燃油:市政车辆设备,极少的燃油锅炉。用电气化替代:热力:零碳热力系统提供;燃气:炊事电气化、生活热水电气化、分散采暖电气化,取消燃气供给;燃油:市政车辆电气化,燃油锅炉改为电动热泵或电热,取消燃油。

2050年全面电气化后我国需要的能源总量:电力14万亿kWh+热力制备需要的电力(2万亿kWh?),其中建筑4万亿kWh;热力240亿GJ,其中建筑104亿GJ。

电力供需的问题:季节平衡问题;大规模风电光电的安装空间;风电光电日内变化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通过“光储直柔”,实现“产储消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