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个秘诀,能快速静心

 吴翠平书馆 2024-05-26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走出心霾要多久?

只需转念的那一秒。

说出你的心事,留下你的问题。

有时,疑问也是答案的一种。

 01

图片

我是一个刚皈依的弟子,每天怎样安排功课,才能更加精进?

图片

根据实际情况定好学习时间,然后就不要轻易改变。不要定得过紧,否则容易退失;也不要定得过缓,否则容易懈怠。

 02

图片

有没有什么快速静心的“秘诀”,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图片

秘诀是:无所得。现象忙,内心不忙。根据当下的状态去做,但不执著结果。再加上每天禅修,定期回到阿兰若处调整。总体来说,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好。

 03

图片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过程,您怎么看?

图片

禅定是对所缘保持稳定的专注和觉知,在此过程中,心是非常明晰的,并将这种明晰穿透到每一念、每一刹那,所谓“了了分明”。而催眠是在不知觉间完成的心理过程。仅就这一点,两者迥然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能保持觉知,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催眠,是一场自我催眠与相互催眠。

 04

图片

佛陀已证悟,为何还会头痛三日?难道佛陀的惑还没有断尽吗?目犍连神通第一,最后却被人打死,又该怎么理解?

图片

每造一种业都有两种结果:一是心行结果,二是客观结果。就像我曾经伤害过某人,也有两种结果:一是我伤害了某人,在我的内心形成一种业力;另一方面是对方被我伤害,在内心留下嗔恨种子。见道后,虽然自身的业种子已不再产生作用,却无法将对方的嗔心同时抹掉。所以,客观结果仍在。

 05

图片

证悟空性后,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

图片

证悟空性后,并非什么都不要做了,还要积极、努力、虔诚、恭敬地修习六度,培植福德和智慧资粮。因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有了智慧还要具足方便,这样才能悲智圆满,成就佛果,才有能力利益无量众生。

 06

图片

佛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图片

平淡,也可能意味着冷漠。如果对一切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并不是学佛者应有的态度。身为佛子,尤其是大乘佛子,既要以佛法智慧观照人生,了知世事无常,但又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同时,更要发菩提心,以积极的态度利益众生。

 07

图片

有人处于重病中,该如何引导他们学佛呢?

图片

可以从两方面帮助他们。一是引导他称念佛号,以此消除业障,并令精神有所依托。很多患者在病中都会感到恐慌,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作为依托。此外,可以为他做些善事,如诵经、放生等,将功德回向给他,通过外在力量助其减少违缘,增长善缘。

 08

图片

您在修学、教学、弘法过程中,有没有过困扰呢?

图片

对自己的选择没有过困扰。在教学和弘法过程中,早年更偏向理论,后来更偏向应用,现在每做什么都会思考:“这有没有用?这是干什么用的?”佛法不是用来玄谈,也不是用来考据的,是用来实修,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摘自:《微访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