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伊朗【12】萨珊古城与崖刻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24-05-26 发布于北京

3月8日,今天起个大早,6点多大巴就出发了。目的地设拉子,距离500多公里,预计车程八九个小时,中途会在伊斯塔尔停留。

在连接萨珊都城伊斯塔尔(即→波斯波利斯)到泰西丰大道上有个重要的城市比沙普尔,比沙普尔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座古城,建在一个河流交叉口附近。这座城市最早是由沙普尔一世于公元266年建立的,法尔斯省是他的家乡,按照他的意愿建立了一个与他雄心壮志匹配的新首都比沙普尔。比沙普尔河峡谷的两侧,沙普尔用六幅巨大的历史浮雕装饰了崖壁以纪念他对罗马的三重胜利。

中午来到一家餐馆,门口有尊雄赳赳的雕像,曼曼说这就是沙普尔。当时没有在意。

        写游记查资料知道这尊雕像是复制离古城比沙普尔约6公里的扎格罗斯山上的洞穴里的用一根石笋雕刻而成的萨珊帝国第二任统治者沙普尔一世的雕像。雕像高7米,肩宽2米,手臂长3米。

洞穴在没有路的绝壁上,爬上去很艰苦,大部分游客都上不去。(网图)

         大约1400年前,阿拉伯人来了后,推到雕像,一条腿断了,大约70年前,雕像的部分手臂再次在地震中折断。这座雕像在地上躺了大约14个世纪,直到1957年伊朗最后一位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修复了雕像。(网图)

         先去看萨珊石刻,我们走入一条峡谷,两侧是险峻的山形,峡谷深处是一座狭窄又险峻的隘口。当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就是从此隘口进来打败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的精兵,直捣波斯波利斯一举歼灭了波斯帝国。

       峡谷口的树荫下,老妇人赤脚坐在毯子上,抽着水烟,神情悠然,旁边有个枕头,一本书放在背包上,看书的封面,不像古兰经,也许是本诗集,伊朗人民特别热爱诗,出了很多大诗人。

  两山的崖壁上都有萨珊王朝早期的摩崖石刻,大都是颂扬萨珊国王沙普尔三次战胜罗马军团的丰功伟绩。我们只看到一侧的四幅崖刻浮雕。

第一幅巨型浮雕沙普尔一世《庆功图》,上下分五层,庆祝沙普尔一世战胜罗马帝国。中间是沙普尔一世,两边上下各有五排人物,有千军万马的阵仗,描绘了沙普尔一世国王为战胜罗马帝国而举行的胜利庆祝活动。公元243年,沙普尔一世在马西切击败了罗马人,在这场战役中,罗马皇帝戈尔迪安被杀,244年沙普尔一世接受了罗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普”的投降,以及对亚美尼亚的割让。260年,瓦勒良皇帝对阵沙普尔一世,结果兵败被俘。

        浮雕里,沙普尔一世坐在马背上,面前跪着求饶的是“阿拉伯人菲利普”,沙普尔的马蹄踩着的是戈尔迪安三世。被沙普尔右手抓住的站立的人是罗马皇帝瓦勒良。这是罗马帝国的“靖康耻”。(网图)

        五排波斯军队站在国王身后,军威雄壮。

        站在国国王面前的是拿着祭品和礼物的罗马官员。浮雕上一共可以看到115个人物,气势宏大。

       第二个浮雕是沙普尔一世《朝觐图》,描绘战败了的阿拉伯人向。沙普尔骑在马背上,他披着长发,头上戴着一顶有翅膀的王冠,留着胡子,上身穿着紧身夹克,下身着宽松的裤子,肩膀上披着斗篷,腰带上挂着一个沉重的箭袋。国王的马装饰得很漂亮,在萨珊的浮雕上,通常马鞍的右侧有一条“毯子”。一个级别很高的司令官站在沙普尔面前,以一种尊重的状态将两只手臂放在腹部和剑上,使其长刃垂直于地面和他的两腿之间。在他身后,是三个个子很高的阿拉伯老人,一条长长的凹槽横穿过整个浮雕,破坏了浮雕画面的完整。阿拉伯老人的身边露出骆驼、马匹等礼物,还看得见另外三个人的头和下身。他们赠送马匹和骆驼等礼物给沙普尔。六个人都穿着长袍,戴着一种阿拉伯的头巾。

        第三个浮雕是沙普尔一世授命图

琐罗亚斯德教神阿胡拉玛兹达将权力之戒授予沙普尔一世。

在这幅石浮雕中,右边是阿胡拉玛兹达,他头戴雉堞状的王冠,手持戒指朝向沙普尔。左边是沙普尔,骑着一匹漂亮的马,头戴王冠,马蹄踏踩着罗马皇帝。与阿胡拉.马兹达不同的是,他的腰上配有一把长剑。阿胡拉马自达和沙普尔马的装备是相似的。这幅画是属于萨珊王朝时期最美丽的浮雕之一。石工的雕刻的艺术水平相当高。衣服的褶皱和动感都很好的表现出来。

        第四幅浮雕是沙普尔二世《平叛图》表现沙普尔二世在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获胜。

说明牌翻译大意:

这个浮雕雕刻在直径为5.10×5米的平坦矩形表面上,是这里第二个主要浮雕。萨珊王朝国王坐在上面和中间的宝座上,根据东方传统,他形象最大,位置最重要。他右手举着一面旗帜,用左手将一把剑竖在两腿之间。在国王的左侧,是萨珊王朝的统治者和指挥官。在国王的右边,是被押解的俘虏,两名刽子手正在向国王展示被击败的敌人的头。在右下方有个孩子举着手似乎在恳求什么。

          看到一千多年前萨珊王朝的巨型浮雕,非常新奇。“萨珊是'马上取天下’。石刻上的国王,总是一身戎装,威风凛凛,骑在马上。”摘自《波斯笔记》

  在古老伟大的崖刻浮雕前,我们合影留念。

      到此一游。领导让我留个影,开始我还扭捏一下,领导说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来了,照一个。

        比沙普尔古城也是用了大批罗马俘虏和工匠建造的,抛弃了波斯城市的圆形规划方式;而采用希腊式的方格设计。虽然已经发掘出一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有低矮的石头堆起来的矮墙和大片荒地。

  

    最醒目的还是是沙普尔为水神阿纳希塔修建的神庙。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下沉式建筑,有一条石砌的阶梯,顺着石砌的阶梯走下去,

  看到高大没有封顶的围墙,空旷的大厅。

  四面有四个门,门框下面有排水道。这里有一个水循环系统,目的是为了净化神庙。

        除了有石阶的那个门,其它三个门通向夹壁墙,古时候庙的中间矗立着女神像。走进夹壁中高大的回廊有点发瘆。

  “嘿,女神阿纳希塔,你好!”看到我手扶门框叫喊,一帮姑娘拥着我合影。

  

         离女神庙很近是座面积很大的拜火教圣殿,里面有64座龛,古时候,每座龛里都燃着火。

  

  

        圣殿的面积是女神庙的四倍,曼曼说这里也曾装饰了很多青金石,所以墙壁被搜寻青金石的人毁的坑坑洼洼。

罗马皇帝瓦勒良被俘虏之后,他的命运不得而知。一些基督徒认为这位皇帝受到了羞辱,被波斯君主踩在脚下当上马的凳子,最后尸体被剥皮用稻草填充后展示在神庙中,这也是他迫害基督徒的下场。也有说法认为,这位皇帝和他手下的罗马士兵受到了尊重,他们被视为工匠为波斯劳动,最后以普通人的身份死去。

曼曼说瓦勒良被俘虏后就关在这座不大的下沉式房间里。

 房间的墙壁也铺了青金石,现在墙壁上有一些小洞,也是后来被人们抠走青金石造成的。住这么好的房子,看来没有被虐待。

已经准备离开比沙普尔了,忽然在墙根下看到很多出土的石刻、陶器。各种各样,有的是生活用品,有的是宫殿的装饰石刻,我们就像发现宝藏似的又惊又喜。

  

  

  

  

  

  看到上面精致的石刻,赞叹沙普尔一世的宫殿多么豪华。

石雕就放在露天,任凭风吹雨打,太可惜了。

虽然才是3月上旬,伊朗南部的天气已经有点热了,看,司机来发冰激凌了。台山库勒(谢谢)!

  伊朗导游笑容可掬,冰激凌也放了点藏红花,所以有点黄。

  晚上,我们入住设拉子的酒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