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歌五音不全,真不是你的错,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yy2751 2024-05-26 发布于黑龙江

最近,不少音乐综艺火出了圈,前有在节目上公开播放歌手的无伴奏原音,后有音综凭借无修音无垫音全直播的演出形式火上热搜,当然,其中也有因为唱歌跑调而登上热搜的“车祸现场”。

不少网友在观看完节目后表示“为什么人家就不跑调儿,我唱歌就都跑掉!”“跑调也能唱歌吗?能不能假装没听出来?”……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跑调但爱唱,要是问他“你知不知道自己跑调了啊?”,可能大概率会得到三种回答“我没跑调啊!”“我唱得还不错吧?”“这次我在调上了吧!”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或许,这不是他们自恋或者要面子,而是他们 “天生”分不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病,还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失歌症”,而唱歌跑调的群体可能就是“失歌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既然是病,能不能治?怎么治?能不能治愈?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从音准说起吧

1

什么是音准?

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音准感又分为绝对音准感和相对音准感。绝对音准感,是指在无任何辅助参考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判断出所听到声音的音高的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可以准确判断出声音对应的是钢琴上的哪个键。比如,那些拥有绝对音准感的人,在听到窗外鸟叫或屋内陆板摩擦声后,往往会条件反射准确地说出其音高。‍

2

听音准,唱歌就不跑调吗?

当然不是这样了!“听音”和“唱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

唱音音准的控制能力虽然与听觉上的音准感相关,但并不能说明拥有音准感的人唱得就更准,人们唱音的过程包含许多环节,听觉感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具有绝对音感的音乐家也会出现唱歌走音的情况。

我们听到的自身音源主要是通过牙齿、骨的传导,而外界音源则是通过空气、水等传导到人的听觉神经,声音传导通路的不同与音准判断差异是否有关还亟待证明。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什么导致了跑调?

前文已经提到了音准,既然音准无法为跑调“负全责”,那为什么还会有跑调这种事情呢?看来事情不简单啊!

1

“失歌症”

正如语言障碍被称为“失语症”,对音乐的感知也会存在障碍,医学上称之为“失歌症”。对失歌症相关病变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1825 年就有关于人类对于音乐感知差异的研究,直到 1890 年德国医生诺布洛克建立了音乐处理的认知模型,并首次定义了失歌症。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踏足失歌症领域的研究,才慢慢使得唱歌跑调者生理层面的不同逐渐明朗。

目前学界认为,失歌症属于失语症的一种,由于与大脑优势半球相关的功能区发育异常或继发于其他病变所致。

失歌症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先天性失歌症是由于先天性的大脑功能区域发育异常所致。

2、获得性失歌症是指一些疾病累及大脑语言中枢及音乐处理功能区域,如脑部炎症、出血、外伤、梗塞、肿瘤等。

3、“假性”失歌症可能是由于紧张的突发可逆的原因所致。


2

为啥会得“失歌症”?

有统计表明,有 10% 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其中的 4%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的失敏。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失歌症”患者有四个主要表现:

1、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均正常,缺乏音乐感知力;

2、误判歌声,不知道自己走调;

3、对韵律感反应两极化;

4、多数患者对音乐有困惑,少数极端不适。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谈话对象的真实情绪,无法理解对方语调的“弦外之音”。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跑调人不知道自己跑调了。

有学者对失歌症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后发现,约 50%的失歌症者存在韵律识别障碍。人类右侧大脑半球负责音乐、节奏、想象、颜色等,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异常会导致音乐感知障碍。

也有研究表明,失歌症也与左侧大脑半球有关:当左颞叶前部病变后,患者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甚至欣赏乐曲的能力可能会部分或全部丧失,表现为“人家唱歌要钱自己唱歌要命”的车祸现场。

不同大脑功能区受损,有不同失歌症的表现:


1、表达性失歌症:由于右额叶和颞叶的损伤而导致的唱歌、吹口哨和哼唱能力的损害;

2、接收性失歌症:因双侧或单侧(左或右)颞叶和顶叶的病变,而导致区分不同旋律的能力障碍;

3、失忆症失歌症:识别熟悉旋律能力的障碍(这种情况的存在仍有争议)

4、音乐失读症:由于左枕叶和颞叶的损伤而导致的写乐谱能力的损伤;

5、音乐失读症伴失写症:读写乐谱的能力受损,由于左角回的损伤所致;

6、音乐失写症:写乐谱的能力受损,由于左侧顶内沟附近病变所致;

7、乐器失歌症:由于不同区域的损伤而导致音乐训练中演奏乐器的能力受损。



如何拯救跑调?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跑调是一种病,既然是病,就可以对其进行医治,那该如何医治呢?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知道自己该唱什么音(感知功能),又把自己训练到了能唱出那个音(表达功能),且能记住整个旋律(记忆功能),再加强训练,那么他就不会跑调了。

不过,还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做到了上述提到的标准,然而还是跑调,这可能就是由于先天性的大脑功能区域发育异常所致的。

不过不必担心,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便双耳失聪,也依然在音乐领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拒绝任何人的欣赏,也不会因为你跑调而不允许你唱歌,所以即使唱歌跑调纠正不过来,也阻挡不了你对音乐的热爱!

所以,请尽情享受自己的音乐吧。

策划制作

来源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id:gh_bc4e899b1071)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