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调查新发现——昌都首座佛教石窟与精美的元代壁画

 昵称36403512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乃普石窟发现于2022年,并在2022、2023年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近日,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考古文博学院熊文彬教授领队的调查队一行,对昌都市乃普石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联合考古调查,并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收获。

图片

乃普石窟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境内,海拔约3820米,四周山林环绕,松柏矗立。石窟坐北朝南,系对天然石窟改建而成。空间较大,平面略呈方形,建筑由四壁、穹窿顶和窟内一座高大的塔组成,四壁和穹窿顶壁面均绘有壁画。

图片

此次调查重点做了三项主要工作:除前述对石窟和塔建筑的结构、平面、立面进行了初步测量,并对塔与石窟的关系、石窟的功能和分区、壁画的分布、题材、风格和年代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窟内遗留的经书残卷、擦擦和构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整理。

图片

壁画主要分布在石窟窟顶、西北东三壁和塔表面。主要表现四臂观音、释迦牟尼佛、上师像、千佛、佛传故事和护法神、团窠动物、植物和吉祥纹样等题材。其中龙、凤纹样造型与内陆有关。整体壁画体现出较为显著的藏传波罗风格元素,与夏鲁寺壁画、类乌齐寺唐卡十分接近,上师像的造型和服饰与部分图像配置具有明显的噶举派特点,推测绘制于14世纪中叶左右,尚不排除13世纪中后叶的可能性。为了准确判断壁画的年代,调查队分别从南壁西侧、西壁和北壁残损壁画的草泥地仗中提取了三件测年样本。因此,壁画年代有待历史人物身份的研究和样本测年数据的进一步修正。

图片

窟内遗留的擦擦为新制,木构件年代不早,但经书残卷为13-14世纪至1997年间不同时代的遗存。其中早期残卷均为普通藏纸墨朱兼书写卷和“汀秀纸”金银字写卷,内容多为八千颂、十万颂《般若经》和《华严经》等佛教经典,其字体、文法、装帧风格与壁画年代大体一致;晚期有大量的刻本和铅印本残卷。
通过调查与西藏现存相关佛教遗存的比较,乃普石窟是西藏迄今唯一一座功能比较明确的灵塔窟,且形制独特,年代较早,保存也较为完整,壁画题材也较为丰富,绘制精美,尤其是窟顶装饰纹样中团窠动物、植物纹样的造型和释迦牟尼佛及其传记故事壁画的构图十分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该石窟壁画呈现出比较显著的藏传波罗风格,与元代西藏萨迦至大都官方驿站中在八宿、类乌齐、察雅、青海囊谦、玉树沿线发现的壁画的风格基本一致。该石窟尤其是窟顶龙、凤纹样的发现,再次见证了元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区之间的关系,汉藏等各民族以驿站为纽带展开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审稿:巴桑拉姆
撰稿:扎西旺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