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琐忆】杭建伟||​​​青春岁月军旅情:7.13军校同学隋林的战地日记

 昵称70808387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第一章  军校毕业
第二章  从军校到部队
第三章  新兵连生活
第四章  读书演讲活动
第五章  奉命参战
第六章  临战训练
第七章  战场经历

三节  军校同学隋林的战地日记

看望前沿战友

一个人多半年没有洗脸,谁可知道是什么样子?
我们连比较特殊,四个排,两个老排长带领他们的战士,随全营驻守第一线前沿,伴随步兵分队作战。我们两个年轻的排长,带着我们的战士在二线,以炮火支持全营全团的战斗。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我们可以散散步,去不远的山涧激流中洗个澡。有这样的差别,就带来两个老排长的心理失衡。再说了,他们据守的前沿阵地也确实异常艰苦。
          
              
一天,洞外传来一声问话:“隋排长,你在吗?”
我开门一看,竟没有认出来他是谁。除了两个眼球还有白色外,整个脸部、脖子、手都和黑猩猩一样。惊愕之中,我还没有缓过神来,他饿狼般发现我洞口边角落里的大白菜,没有任何的清洗就一顿疯狂咀嚼,菜汁迅速从嘴巴里流出来,在黝黑的下巴上淌出一道道湿润的痕迹。前线战友太苦了!那么多人蜗居在一个小猫耳洞里,肮脏、潮湿、蚊虫叮咬,给养全靠战士向上背送,青菜、淡水少得可怜,甚至连大便都要在猫耳洞里解决。
          
          
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受伤战士多了起来。两位老资格排长有些情绪,连队派我去前沿看看干部战士。一阵叮咚的转接声响后,我要通了本连前沿于排长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我先“喂”了一声,对方没有回应。
我逗他说道:“我是团指挥部啊,于排长,你在不在啊?”
对方继续沉默后,突然一个声音从电话听筒里传进了我的耳朵,如果真有地狱,那一定是来自地狱声音!他断续的、低沉地、有气无力地说道:“我……不……行……了,我……要……死……了,你……是……谁……啊?” 
听到这个声音,让我毛骨悚然,头皮发麻一下子炸了起来,浑身酥软站立不住。我气急败坏地对他怒吼道:“我是隋琳,连队派我明天去前沿看你们去,你要是死了,我就不用去了!!!” 
“啊,是隋排长啊,来吧来吧,热烈欢迎!”声音一下子高了180度,人也似乎从18层地狱迅速出来还阳了。
          
 
第二天,我把手枪压满子弹,端着老同学杭建伟送的冲锋枪就上路了。
去往前沿的路是交通壕(战壕),半人多高的战壕上长着一米多高的茅草,这也是敌特工伏击我方的路段。一个人行走在里面提心吊胆,出了交通壕,要通过一处山坡开阔地,对面就是敌军阵地,我连通信员、一个滨州的小伙子,就是在这里被敌军狙击步枪射杀的。我一路狂奔,终于跑到另一交通壕里。前沿的战士和排长见到我,非常高兴,大家开心聊着,似乎忘记了这里是战场的最前沿。
          
          
完成任务以后,顺路到了老杭的连队看了看。老杭很热情,老杭所在猫耳洞外不足10米远的地方,就有一棵野生香蕉树,树上悬挂着宝塔般的香蕉。虽然这么近,他们连的战士却没有一个人去动香蕉,原因是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老杭见我来了,非常高兴,就想把香蕉摘下来。他拿来铁锹,每向前挖一步,才挪动一步,在接近香蕉树的时候,一铁锹掘出了一颗地雷。他骄傲的举着说:“老隋,你看看,真地雷。”    
          
          
我定神一看,果然是一颗深绿色压发防步兵地雷,有成人手掌那么大,圆圆的。说话间,只见老杭甩手一抛,那颗地雷飞了出去,“轰”的一声爆响,阵地下面的山谷里腾起了一股黑烟。    
这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贵的香蕉,那是用生命换来的。离开老杭连队后,我被敌人发现了。我在前面跑,炮弹在身后不停的炸响。顺着交通壕,我玩命的狂奔,一头扎进另一个同学战友阎志恩的猫耳洞里。阎志恩带领高射机枪班,配属老杭的步兵八连作战。
          
          
“有水吗,我被敌人盯上了,追着炸我。”我冲他直嚷嚷。
他说道:“没有水,只有罐头。”
他给我一个2斤重的桔子罐头,被我一口气喝下。看到我喝完了罐头,阎志恩才跟我说出实情,这瓶罐头有两个多月了,一直没舍得吃,今天终于给我报销了。听罢,我又是一阵感慨,多么好的同学意、多么深的战友情呀!想到刚才挨炸的情景,我还是愤愤地说道:NND,平时都是我炸他们,没想到今天我也挨炸。休息过来后,我端着枪,弯着腰,蹑手蹑脚的沿着交通壕回到了我的阵地我的家。    
          
          
那人、那枪、半麻袋芸豆角、不完整的火腿
          
中国的历史上,抗日、抗美、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非常多。然而,没有一部影视剧是反映“两山”作战的。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近的一次战争,也是时间跨度最长、惨烈程度很高的战争,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两个国家执政党从不愿意、最不愿意提及的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却是客观存在。    
          
          
泰安集结,我们连扩编一个炮排,新排长不知哪里来的。要参战了,战士家长闻讯后纷纷来到部队,拉着孩子的手对干部们千嘱咐万嘱托,一定要把他们的孩子完整地带回来。家长越来越多,部队无法招架,甚至厕所的房间都住满了。百忙之中,刚刚来的排长上演一出战场上的婚礼,出战前夜和新娘举行了婚礼,四个排长,只有我还单着,真让我羡慕嫉妒没有恨。
火车汽笛一声长鸣,把所有亲情、泪水、畏惧甩在身后。十几天后,我连驻扎在距离边境30公里的地方,开始临战训练。
没有想到,北方部队抵达后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部队所配都是棉制品,而边境正逢雨季,几十天不见太阳,天天毛毛雨,被褥使劲一拧都出水,无法睡觉。干部战士皮肤出现了大面积溃烂,我的手一抓大腿,一层皮就随手掉下来,露出巴掌大小血淋淋的肉,钻心的疼,紧急更换装备、改善饮食和经过治疗后,情况好转。    
几十天后一个漆黑的夜里,十几辆卡车拉着我们两个排及连部、弹药,关闭大灯,一辆跟一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开赴战场的途中谁也不说话,紧张地睁大双眼,警惕地看着四周。
车终于在颠簸中停了下来,大家带好各自的装备,迅速从车上跳了下来。哦,这是在一个山坡上,汽车前面有半个篮球场地大小一块平地,紧急构筑炮位,一声令下,八门迫击炮一字排开。以班为单位,干部战士又各自构筑自己的住所。我很幸运,找到了前期部队一个工兵营长遗留的一个住所,有6个平方的防空洞,还有一个院子。无需折腾,砍几根竹子做成床,一觉到天亮,很惬意。这个阵地处在松毛岭区域,是我军汽车所能够到达的最后一站,再向前就没有路了,这里也是前沿作战部队必经我阵地之路。
一阵紧张的炮火试射及修正,把前沿各个步兵阵地的炮火支持诸元(方位和距离的数据)记录下来,战斗步入正轨。
枪是战士的第二个生命,我军校同学老杭、志恩的阵地,就在我这个阵地山峰背面。老杭的大方豪爽不是现在就有的,30年前他就是这样。我上阵地没多久,老杭就送我一把折叠冲锋枪(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搞来的)。我一直用着这支枪,每天晚上压满子弹,枪口对准竹子做的大门,枪扳机用绳索和大门连接。任何人不出声、不报告擅自开门,子弹将自动无情地向他射击。这也为以后他总提到认识我的通信员周建国埋下了伏笔(敌军特工厉害,经常偷摸伏击)    
到了阵地以后,第一个困境就是连队不能统一给大家做饭,炊烟会暴露阵地,遭到敌军的炮击。于是,以班为单位分散各自解决吃饭问题。平时,多备些各类罐头,天天吃罐头,缺乏新鲜维生素,干部战士出现嘴舌溃疡。我和通信员周建国在一起做饭吃饭,他是1983年的兵,年龄好像我们俩同岁。
          
              
没过多久,老杭又给我送来一根被老鼠在一侧啃食过的火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金华火腿,也是第一次吃,不知道生熟,不知道怎么吃。我和周建国研究了半天,最终决定切片炒菜吃,味道不错。
雨季缠绵,有时候下山买点蔬菜吃,都成了奢侈品。一天夜里,周建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顺来半麻袋芸豆角。我想了一下,感觉在这个地方用“顺”这个词应该更贴切一些,究竟他是趁黑摸其他连队的?还是他要来的?还是别人老乡给他的半麻袋芸豆?他自己没说,我也没问。反正半麻袋芸豆对于我们两个人吃饭做菜来说,太多了。接下来的这几天,顿顿都是炒芸豆啊,刚开始吃一顿两顿还行,继续吃就恶心,到后来一见芸豆就吐。时隔多少年后才知道,芸豆含一种毒素,多吃累积可造成生理反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战斗初期炮火支援还是很猛烈的(炮弹都是1953年和1967年制造,不用也该到了销毁的时期)。尤其是我连通信员房勇,在去前沿传达命令的路上,被敌军狙击手打死,全连战士异常愤怒!在接到前沿炮火支援的命令后,全然不顾发射多少的命令,8门炮齐射齐射的打,愤怒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宣泄到敌方阵地上,一直到战士们打累为止。我连通信员房勇,是我们炮连唯一牺牲的战士。
转眼间,新年在恐慌中到来,交战双方约定停战三天。就在这三天,我的老同学老战友老杭还出了点“绯闻”,自己的猫耳洞似乎没有欣赏够,没事找事地偷偷溜到敌军阵地上参观去了,险些没能回来。听他们说的老杭遭遇后,笑死我了……
          
    

1986年4月上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提前一个月下阵地,代表炮连与新来接替我们的部队交接。同时,为自己部队后撤做准备。命令是突然下达的,收拾东西马上乘车下山。这个时候,老杭还在前沿阵地,无法告别。只能委托我的通信员周建国,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老杭,把这只冲锋枪转交给他。

          

我在阵地上养的一条白狗,没有办法一起带走,白狗很有灵性,嘶吼着要一起走。坐车下山交接的人太多了,满满一卡车,白狗狂追汽车十几里放弃了追赶。后来,听战士们说白狗疯了,真的疯了,把所有怒气撒向边境满山的老鼠,在不停地嗅追、拱掘和撕咬老鼠……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杭建伟,江苏东海县人。1981年9月入伍入校,服役17年,陆军中校军衔。从事税务工作25年,二级高级主办。一颗水晶心,充满精气神,浑身正能量。偶有文字诗作见诸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