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黄易林 2024-05-26 发布于安徽

撰稿|陈得时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敝人和赵阳,每每彼此一见面,互相都称呼“老乡”。俺俩所叫的老乡,不同于人在上海所叫的“安徽老乡”,也不同于人在合肥所叫的“寿县老乡”,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老乡们!让俺轻轻告诉你:两人同是出生在寿县迤南淠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隐贤,同是在“董子读书台”前接受启蒙教育的,同是为了求学深造少小离家的,只是因其年龄不同,一先一后来到同一座县城工作。

多年来,在下凭对这位作家老乡的熟悉和了解,深知他这个人十分了得:无论兢兢业业干政务,还是忙里偷闲写文章,都是一把好手。最近,读到他的《寿县古城墙》、《七十二水通正阳》两篇大作,伏案掩卷之余,默然想起《汉语成语大词典》里一个词条:金城汤池。究其意思,大凡金属类物质,古人都把它们称作“金”,“城”即:城墙,“汤”即:开水,“池”即:护城河;这一成语是比喻城墙就像铁打的,开水装满了护城河,形容一座城池的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可敬可佩啊,老乡的文笔是越来越老辣了!老辣得既有那“墙”的铁打般稳实,又有那“水”的沸腾状灵动。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墙”篇的结构是老道的,“水”篇的意境是悠远的。而老乡的笔触,则为分别把那人文景观的阳刚一面和自然景观的阴柔一面始终揉搓在一起的,并以亲历的感知、卓越的思辨,勾勒一方热土、描画地方风情,从而构成了一种凸显文如其人大气豪迈的文风态势。

先来说说《寿县古城墙》;该篇收录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发行的《城墙根下》文集里。

说句公道话,就其篇幅而言,应该讲这是近乎一部中篇之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寿县古城墙,因其巍峨壮观和建成年代久远,古代的不说了,就说现、当代,歌它的、咏它的、写它的人不在少数,不但作品量多,而且不乏佳作。由于“崔颢题诗在上头”,若想在它头上作文章、甚而好文章来,那是需要笔者独辟蹊径精心打造的,也是严苛考验笔者功力的。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老乡开篇一边拉近读写距离,一边解怀直抒胸臆,采用对比类比手法,说了北京、南京、西安、平遥的古城墙之后,骄傲而又自豪地礼赞道:“寿县古城墙的每一块城砖,都是一本线装的古籍善本书,你轻轻一翻,就会抖落出一串串带着文化基因的历史故事来。”这就好比“虎头”张口咆哮两下,来个先声夺人振聋发聩。接着,再以“龙身”的雄姿优雅而又舒缓地展开,介绍了它在历史上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然后,荡开笔路,真地讲起“北魏李崇守寿春”、“秦晋淝水之战”、“赵匡胤困南唐”、“寿县抗日保卫战”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来。这不仅使得文章具有浓郁的知识性和通俗性,同时也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再接着,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前后修筑、加固、完善该座城墙的古老工艺和曲折经过,以及整座寿县城池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同时还导扬了设置“瓮城”、“泊岸”、“崇庸障流”、“金汤巩固”、“门里人刻石”等奇特构造的匠心独运,等等、等等。在一番寻古探幽和“谁不说俺家乡好”之后,作家坦荡而又深情地抒发:“寿县古城墙,沿着泥泞的历史一路走来,祖先们一代一代远去了,可是他们把一个硕大的宝贝留给了我们……”至此,初心不忘,“叭”地一下甩动“豹尾”:“历史,既已给了我们文明灿烂的过去;历史,也不会吝啬赐予我们更加文明美好的明日辉煌”。如是,看上去老乡好像慢条斯理引经据典,入情入理娓娓道来,实际上容易吗?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大家知道,历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如果你要检索它、查询它,或是学习它、梳理它,哪怕只是从中撷取一点点自己要用的,又谈何容易!既要花费时间,又要坐冷板凳,更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对一个这边忙着上班那边还得顾家的中年男人来说,没点毅力和刻苦精神那可不行。以文窥情,笔者是个肯钻研的学子;邻里交口,老乡堪称有担当的汉子。

通览《寿县古城墙》全篇,好似作家在用溢满期许的眼神和那一双热情滚烫的大手扯动文章的主线,拴着读者跨上了平坦而又宽阔的寿县古城墙马道,并且让你专心致志洋溢快感地行走起来。于是乎,呈现在面前的一个个段落,时而就像引你领略到屹立在前方的一座座烽火台(今仅存遗址),时而又像诱你观赏起飞檐流丹雕梁画栋的城门楼;而那些妙语连珠的句子、字斟句酌的小节,则仿佛就是那眼前鱼贯而出接踵而至的一垛垛雉堞,抑或为不计其数用于张弓搭箭的一眼眼射孔,更像是脚下铺陈有序视线总是离它不开的一块块青石板。走着,看着;看着,走着;有的“烽火台、雉碟、射孔”连同那“青石板”,往往逼着你去细瞅、沉思、品味和回望,可再好好认真一思量,它们摇身一变就如同“城门楼”的一片片陶瓦和望砖、一根根桁条和大梁……全文读来生动而具体,重甸又精彩!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再来说说《七十二水通正阳》;该篇发表于《安徽文学》2016年第8期。

老乡笔润正阳关,用的是“七十二道水”!激情澎湃地既写历史又写现实,且又是以工匠之心和如椽之笔,向读者描摹出了一个逶迤磅礴的相似于淮河上游血管般水系齐聚拢、翻花叠浪充满诗情画意地奔着千年古镇——“羊石”(正阳关又名)而来。非常可贵的,无论是写景与情,还是写那人或事,追求的就是个情调和意境。你看老乡是这样写景的:“牛尾岗堤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牛尾巴般横亘其中,成为两湖分界线……湖区万亩田畴麦浪翻滚,路两边是清一色刺槐树,槐叶碧绿,槐花正盛。”笔调清新,言之有物,情景交融。老乡又是这般抒情的:“……她的模样和举止,使我更坚定了正阳关是'大地方’的印象。不是大地方,为什么这里的小孩尿床,大人会说是'漂到正阳关了’?”这分明是在较真地提出己见,然又诙谐地加以佐证,实在叫人忍俊不禁过目难忘!虽然信手拈来,但是情真意切。请再看,老乡是此番刻画市井人物的:“邻居间无论穷富,家家厅堂都悬挂着名人字画。外人到了正阳关,你纵然贵为君主、富可敌国,却不一定受本地人待见;但当知道你是位文人、名人,立时就能赢来一脸的敬畏,马上就有人手捧宣纸,请你留下'墨宝’。”读了此段文字后,谁还会说“街滑子”不刁钻?谁还能说“小市民”不聪敏?谁还敢说“正阳人”没文化?嗨,这才叫真正的写家!还有就是老乡是此等叙事的:“现在的正阳关,走的多是旱路。时光倒流四十年,水路还是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那时候我的家在隐贤集,那是一个小镇,跨淠河而建。'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记忆中,淠河中常见一艘穿行于芦花中的小火轮,停靠在坝街的码头上:'到正阳关的走了!’这是当时家乡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终了已却赢得更漂亮。老乡的笔头子玩得转啊!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如此这般,不胜枚举。

特别值得拎出来说上一说的是:老乡别出心裁地采用“比较文学”的手段,把寿县城的东南西北“宾阳”、“通淝”、“定湖”、“靖淮”四座城门所取名字的由来及意涵,与正阳关现存的南北东“解阜”、“拱辰”、“朝阳”三道城门名字的出处和寓意放到一块作介绍,解疑释惑循循善诱,这就自然而然地衬托出文眼的凝重感,强化了文采的飞扬度,进而使之通篇文章的文学意境乃至思想意境,显得绵长而深邃。真可谓神来之笔也!

以上说的“结构”,单单只是指《寿县古城墙》在布局谋篇上的一种铺排;而“意境”呢?也仅仅只是识别《七十二水通正阳》的写作技巧,以及艺术风格上的一种解读。下面,俺想再说说作者的“语言”。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从老乡以往其它作品看,其行文语言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两篇文章的语言,无疑是老乡语言美的基本展现。不言而喻,可圈可点:“寿县古城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一座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撇开华丽词藻,只是实话实说,犹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大凡到过寿县的朋友,对这里的古城墙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当你走近寿县古城的时候,必然看到高高的古城墙从古城门向两边蔓延伸展开去,你的思绪也就会随着古城墙的蔓延而伸展,直到把整个城市包围起来。那么你会立即判断出,这是一座古城,一座从历史里走出来的古城,一座充满着文化厚重感的古城……”这是在描物貌,也是在写感觉,直击于人心灵,老乡的笔法简直慧黠到朴实藏智拙而彰能的程度!“走进老街,小巷深深。坎坎凹凹的石板路上,不时过来一两位少女,有的穿着高跟鞋,鞋底敲击着石板,橐橐有声;有的骑着电动车,柔发纷披,衣裙飘拂。人说正阳关出美女,孩提时就有所耳闻,今日算是一饱眼福。偶有妇人挎着衣篮,到河边捣衣……”老乡深谙运用白描技法,细节写得绘声绘色,充盈俏皮意趣盎然活泼动感。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这些,也正是基于这些,“墙”和“水”两篇文章才营造出不俗的艺术价值取向,奠定并彰显了较高的文学价值。人常说:“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能吹的。”朋友!倘若你愿静下心来剔除浮躁,抛却成见摆正心态,最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倾听《墙》与《水》说话,你自然就会发现,作者已经乘上了“动车文学号”,飞驰在自己笔耕不辍业绩辉煌的创作道路上……而这一切的一切,又得益于作家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深度体验。

诚然,人世间鲜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写文章更是如此。从文学批评角度,就其品评这两篇东西而言,既然是老乡就该讲真话,哪怕是刺进心窝儿的。这就是:文中在牵涉到历史人物和史实的极个别地方,老乡在治学上如若能够更加严谨一点,方为最好。但是,瑕不掩瑜,来日方长!更何况,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古往今来那些个青壮世代激扬文字的巨匠大家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识的提高、治学的深入,将会由“作文”到“研史”,或者是“文、史”兼修,大都爱走的一条路子。

乡土人与物|赵阳与他的“墙”和“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