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出国展示的第135件文物 |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双系罐——这是长沙窑罕见的珍品,在中国釉下彩陶瓷演进历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馱夫 2024-05-26 发布于福建

禁/止/出/国/展/示/的/文/物

长沙窑

青釉褐彩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1974年,在扬州市唐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独特的瓷罐,它拥有直口、卷唇、高颈、鼓腹和平底的设计。其肩部两侧对称地装饰着扁环形的双系,瓷胎质呈米黄色,覆盖青黄釉彩,器身布满釉下彩绘纹饰,以褐、绿两色相间的大小斑点组成联珠状卷云图案,每组之间绘莲叶和莲花纹。其形体之大,纹饰之精,釉色之美,是长沙窑罕见的珍品。

 

文物信息

【文物】长沙窑青釉褐彩双系罐
【朝代】唐朝
【类型】
陶瓷
【级别】
一级文物
【时间】
1974年
【出土】江苏扬州唐城遗址
【高度】
29.8厘米
【口径】16.3厘米
【底径】19.5厘米
【收藏】扬州博物馆

文物欣赏

【外观】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胎呈灰色,釉色青中泛黄,内外均施釉底,直口,短颈,圆肩,鼓腹,平底。 肩部有一对贴花耳,肩部饰两圈褐蓝彩连珠纹,双耳下腹部饰花朵。
【纹饰】罐体装饰以一组釉下彩螺旋形图案,每面各一,覆盖整个器壁。螺旋纹底部巧妙融入飘带状线条,轻盈向上蔓延至肩部。飘带间,一枝挺拔的莲花亭亭玉立,花苞初绽,与螺旋纹相映成趣。花纹设计独特,莲花占据罐壁主体,其尖部甚至超越罐肩,直抵颈部。

▼ 器身纹饰

文物故事

【文物出土】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源自唐代,1974年出土于江苏扬州的唐城遗址。此罐彩绘纹样独具特色,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细腻韵味,更透露出异国的风情。联珠纹的设计,显然是受到波斯萨珊王朝装饰风格的影响,经过巧妙的移植与演化,彰显出唐代陶瓷工艺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其主题花纹图案抽象而深邃,而绽开的莲花则细腻写实,生动展现了艺术的趣味与活力。无论是主题还是填空图案,均以粗壮拙实的圆珠联缀而成,笔力遒劲,色彩浓重,流露出独特的气势与风采。

【商贸枢纽】为何在一千公里外的扬州会发现产自长沙的长沙窑瓷罐?文物专家解析:唐代扬州作为国际商贸的枢纽,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更是长江上游土特产的集散中心。湖南等地的特产顺江而下,抵达扬州后再经大运河转运至中原各地,或出海远销海外。因此,即便扬州附近无大型窑址,但出土的瓷器却来自全国各地。这件“国宝”在扬州的出土,正是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以及大运河文明的滋养,所展现出了唐代的繁华盛景。

▼ 长沙窑谭家皮遗址

▼ 长沙窑遗址博物馆

工艺手法

长沙窑在瓷画绘制上独具匠心,常采用褐彩为主,当与绿彩结合时,褐彩勾勒线条,绿彩填充色彩,犹如水墨画中的浓淡相宜。例如,在描绘树叶与花瓣时,褐彩先行勾勒轮廓,绿彩随后填充,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褐绿两色的巧妙搭配,实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

文物价值

▲ 扬州博物馆
【艺术价值】青釉褐蓝彩双系罐使用的釉下彩绘在唐代长沙窑广泛使用,它打破了传统中国青瓷的单一釉色格局,更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陶瓷的装饰技法。这一创新之举,为后来釉下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中国釉下彩彩绘陶瓷的演进历程中,它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物保护】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