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八章固涩剂—固崩止带—固冲汤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5-2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第五节 固崩止带

固崩止带里,有一些比较有名,临床有确切疗效的方。这类方适用病证是妇女的血崩暴注,漏下不止,包括了一些现代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的病症。止带,包括赤白带下。

图片

图片

固 冲 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白术一两,炒(30g)

 生黄芪六钱(18g)

 龙骨八钱,煅,捣细(24g)

 牡蛎八钱,煅,捣细(24g)

 萸肉八钱,去净核(24g)

 生杭芍四钱(12g)

 海螵蛸四钱,捣细(12g)

 茜草三钱(9g)

 棕边炭二钱(6g)

 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1.5g)

【用法】

水煎服。

图片

图片

【功用】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固冲汤。固冲汤这个方,是临床治疗血崩,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疗效较好的常用方。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这个方主治是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漏下不止。这类涉及脾肾两虚。肾虚反映出肾精不足,所以出现一组肾虚的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可以出现头晕肢冷,肾气不足可以有肢冷。脾胃气虚则不能固摄,有一组脾虚表现,如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脾肾失去固摄,肾气不固,脾虚不固,可以加重冲脉不固的崩漏,因为冲为血海。那作为妇科病,往往涉及冲任的比较多,我侧重提到冲任,因肝为血海,冲也为血海。所以实际上按五脏来说,本质上脾虚不摄,加上由于妇科都和下焦的肝肾有关,所以这里和肾虚不固也有密切联系,是脾肾的同病。这里还涉及一些学术思想问题,这个方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张锡纯在治疗这类病证当中,喜欢从肝肾入手,这类病如果说是虚证不固摄,在他以前的治法更侧重的是补脾摄血,而他认为要结合补肾,特别擅长大剂量用山茱萸,这是他一个特点。所以有一些疗效比较好有名的方,除了我们传统中医一般理论的解释之外,还要结合这个医家他擅长用药的一些特点来分析。

图片

图片

方义分析:

山茱萸、龙骨、牡蛎这三个药,张锡纯经常结合使用,在出血上,他擅长较大剂量这三味药结合运用。所谓固冲,是从冲为血海这个角度来的。本质上来讲,应该说这个证候是脾虚不固,肾虚不固,脾肾不足,这是病机的本质。所以山萸肉是作为君药,这个药有个特点,它补养肝肾,有补养精血的作用,对于这种血崩、崩漏,它有扶正的作用,同时,山茱萸是酸温的,酸能收,所以体现了收敛的作用,既能够补肝肾,又能够收敛。所以在这里他大剂量运用实际上是两方面兼顾,对出血的止,和失血的补,两方面兼顾,尤其在这个组合配伍技巧上,他配了龙骨、牡蛎之后,止血力量很大,龙骨、牡蛎本身能够收涩。黄芪和白术呢?补脾健脾,使脾气充足了以后,加强固摄作用。所以实际上黄芪、白术、山茱萸这些同用,体现了脾肾同治,既考虑固肾,又考虑益气健脾来摄血,通过脾来固摄。后面芍药、棕榈炭、五倍子、海螵蛸、茜草这五味药,芍药它可以照顾到阴血损伤,阴血不足,可以益阴养血,也有酸收特点。棕榈炭、五倍子呢?又是专门的收涩药。所以这个方收涩力量很大,通过固涩来止血。海螵蛸、茜草,本身也常用于出血证,但是它们的特点呢?止血不留瘀,还有一定的化瘀作用。全方反映出一种脾肾兼顾,而且固涩和补益相结合,固涩力量很强,而且在固涩止血的同时,又是止血不留瘀。摄血,固涩摄血和化瘀相结合,在选用药物上面有这个特点。

图片

图片

配伍特点:

特点有两个:第一,以众多的收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助固摄为辅,这个方实际上意在急则治标;第二,固冲汤是用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了少量化瘀止血作用的药物,使全方起到血止而不留瘀这个特点,这是配伍用药的另一个特点。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由于脾肾两虚,这种失于固摄的出血,它总体属于虚证。这个虚证,出血量较多,色淡质稀,伴随有肾虚、脾虚的基本特点。当然辨证要点有的不一定都全,但是实际上辨证要点抓它的主证以后,再抓证候的基本特点。肾虚的腰膝酸软,脾虚的面白、气短、纳差,把这一类结合起来。

图片

图片

随证加减:

如果阳虚比较突出,不仅脾气虚,还脾肾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更重,畏寒肢冷,脉微,可以重用黄芪和参附汤,因为这种血崩下脱,如果再发展,就要回阳救脱。当然这类失血应该说和血热妄行的并不难区别,血热妄行不能用。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