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医说医|姜斌 :肿瘤患者,别误入“癌痛”深处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4-05-26 发布于黑龙江

疼痛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但不少患者对其存在认识误区,不仅承受着不必要的痛苦,还影响了治疗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癌痛?

误区一:

癌痛就是肿瘤疼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不是肿瘤引起的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指与癌症相关的疼痛,由肿瘤直接或间接引起,疼痛不限于肿瘤部位。

1.肿瘤部位疼痛 肿瘤直接压迫或侵犯病变部位,导致组织毁损、溃烂,神经受压、被侵犯,空腔脏器阻塞,脏器包膜张力过大,等等,都会引起疼痛。

2.其他部位疼痛 肿瘤侵犯周围神经丛,沿神经传导到其他部位引起疼痛,如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腰背、肩背疼痛;肿瘤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因子,会引起全身酸痛。值得一提的是,内脏神经分布较稀疏,痛觉感受不灵敏,患者往往会疏忽,出现其他部位疼痛时才发觉,而误以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此外,广义的癌痛还包括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肿瘤患者在放疗、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放射性神经炎、疱疹等,会引起疼痛,属于治疗引起的并发症。这也曾是患者惧怕或担忧放化疗的因素之一。随着医学进步,肿瘤治疗越来越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兼顾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这类治疗引起的疼痛已越来越少见。

误区二:

出现癌痛,一定是到了晚期

癌痛可出现于肿瘤的任一时期,主要见于晚期。约80%的晚期患者会出现癌痛,早、中期患者中也有20%~30%会出现疼痛。

1.颅内肿瘤 颅内空间局限,只要有肿瘤占位,即便是早期,也可能压迫周围组织而引起头痛。大部分患者早期出现头痛时,会误以为感冒、睡眠不足、偏头痛等所致,没有重视而延误诊治。如果无缘无故出现头晕、头痛,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排查头痛原因。

2.口腔癌 早期可表现为溃疡,有轻微疼痛,常被认为是口腔溃疡,很多患者不会因此就医,直到出现剧烈疼痛、溃疡长期不愈合、功能障碍(如舌运动不灵活,张口、闭口受限等)时才就医,往往已经到口腔癌中、晚期了。如果“口腔溃疡”持续2周没有愈合,要及时到医院排查其他疾病。

3.食管癌 部分早、中期患者在喝水、进食时,可能出现吞咽疼痛,尤其是吞咽温度较高的食物时,疼痛更明显。

4.乳腺癌 早、中期患者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有些患者以为是乳腺小叶增生引起的,不当回事,延误了早期诊治。

5.胃癌 部分早、中期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常误以为由胃炎、消化不良等引起,没有去及时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忍一忍就过去了”的观念根植于心,等到呕血了再去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已经至晚期。

6.胰腺癌 部分早、中期胰腺癌会引起腰背部酸痛,常被误以为腰椎病、腰肌劳损而耽误诊治。胰腺癌有“癌王”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很多患者发现时都已经到了晚期,生存率很低。因胰腺位于腹膜后位,常规体检时的B超检查很难发现,早期筛查较难。如果反复出现腰背酸痛,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必要时做磁共振等检查。

7.结直肠癌 结肠癌患者很少出现疼痛,多以出血为主。直肠癌可引起肛周坠胀酸痛,很多人以为是痔疮所致而错过早期诊治。

总之,疼痛持续1周以上或反复发生者应警惕肿瘤,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三:

疼痛难忍时才能吃止痛药,过早服用止痛药会很快发生耐药,以后“无药可用”

癌痛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疼痛,往往表现为剧烈疼痛、持续疼痛,严重折磨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且会影响睡眠,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治疗和康复。所以,患者出现疼痛时不应一味忍耐,而应及时治疗。早期干预癌痛可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免受身心伤害,甚至可以延长生存期。

治疗癌痛所用的止痛药主要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以往止痛用药须遵循“三阶梯”(第一阶梯为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药物)原则,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药物研发的进展,现今多采用第一、第三阶梯药物止痛,或直接使用第三阶梯药物。早期患者疼痛不严重时,可服用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疼痛较重时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此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药效不再随剂量增加而提升),止痛效果不佳时可增加剂量,大部分癌痛都能得到控制。尽早控制疼痛,可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

误区四:

止痛药会成瘾,一旦疼痛缓解就立即停药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属于麻醉药品,具有成瘾性,现已不再用于癌痛。目前多使用改良后的吗啡缓释、控释制剂,规范使用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导致成瘾。部分患者疼痛得到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仍能维持较好的疗效,但不宜“见好就停”。晚期患者的癌痛是一种慢性疼痛,在肿瘤不能切除的情况下可持续发生,疼痛缓解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一旦停药又会出现疼痛。因此,患者应按时、规律用药,不可自行盲目停药。

长期使用吗啡等止痛药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便秘等,部分患者能逐渐适应,或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五:

出现癌痛,除服用止痛药外,没有其他治疗方法

癌痛治疗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指切除引起疼痛的肿瘤;对症治疗是指使用止痛药等方式缓解疼痛,尤其是针对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晚期患者。如果肿瘤晚期发生了转移,即便切除原发灶,转移灶仍可引起疼痛。

95%左右的癌痛患者可使用药物止痛,包括口服药、外用药(如口腔癌患者不适合口服给药时,可选用芬太尼贴剂)和镇痛泵(静脉输注药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择神经阻滞等方法。比如,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者使用药物止痛效果不佳,可采用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方式阻滞、毁损神经。

原文刊于《大众医学》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