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太平天国运动是指1850年末至1872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起义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1864年8月,天京被湘军攻陷,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至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的整个过程。
史书上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对清朝统治造成沉重打击。
后人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目的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在后期,太平天国也有短暂的重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后,形势顿挫。洪秀全提拔了与清军血战多年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为各军主将领。他们领导太平军奋力战斗,力挽危机局势。
领导集团不团结。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所以“东府集团”势力最大。这些集团之间争夺权力斗争日益尖锐。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据《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记载,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威风张扬,不知自忌”。1856年8、9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天京被包围的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势力,“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命韦昌辉率部于9月1日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次日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被杀。接着天京城内发生混战,太平天国优秀将领和战士两万多人死亡。后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11月,洪秀全又命石达开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结束了韦昌辉对天京历时2个月的统治。在这之后,洪秀全又逼迫石达开出走,后石达开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全军覆没。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政府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专攻金陵(今南京);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组织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此外,重要领导人萧朝贵冯云山太早牺牲致权力失衡以及天国法令过于森严,刑律残酷等也是原因。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但是,我认为,以上都不是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以拜上帝教的价值观无法得到中国儒家知识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国认为上帝是唯一神,人人应拜上帝。这个教义因违背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到了当时天下儒生反对
从文化角度看,太平天国就是一次反儒反传统的宗教运动。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世俗社会,世俗的文明,崇尚儒家道德,知识分子、读书人走的是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道路,关注现世的功名幸福,至于来世,则不是中华文明关注的核心。
尤为恶劣的是,太平天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毁灭儒家经典,杀害知识分子,焚烧孔庙祠堂严重冲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太平天国激烈的反儒政策使像左宗棠这样和洪天王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的读书人都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满清阵营对抗和剿灭太平天国。某种程度上,这种汉族知识分子踊跃投入他族阵营来反对自己同族建立的政权以求保全儒家道统、文明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是从未见过的。
太平天国文化政策极其专制残暴,太平军所到之处,将儒家学馆全部砸毁,改为马厩,屠宰场等太平天国宣布,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妖书邪说全部焚毁。同时禁止民间私藏阅读儒学经典。广大知识分子对这种野蛮的文化毁灭行径无比愤怒、深恶痛绝。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领导层看到太平天国的异质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危害,太平军对父母长辈均以兄弟姐妹相称,乱了儒家几千年的伦理纲常,所以曾国藩率先举起了卫道旗帜,号召广大士人维护道统,与异教徒决一死战。
所以,这才是太平天国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