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汗疱疹?人工荨麻疹?湿热并重?

 金坛区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经常听到朋友们说自己湿气重,然后自己就去吃些参苓白术散或者健脾丸之类的,效果不好不佳且不说,还容易上火,问为啥?说到湿气,那么我们先要搞清楚是哪种湿!湿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

寒湿证

主要表现为胃寒、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头晕、记忆力减退、头脑不清、腹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浑浊,腰肢体冷痛或关节疼痛、少腹凉感,疼痛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舌苔白、脉沉紧。

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烦渴、渴不欲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头身困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濡数

湿热所在不同部位,表现也不同:

在脾胃,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在肝胆,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在膀胱,可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

在大肠,可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

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无论是寒湿,或是湿热,都再细分为内湿和外湿,一般是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

寒湿本次且不谈,本篇仅论湿热,原因是寒湿易辨,但湿热易被误解。因为多年以来,我见过很多把湿热当寒湿和阴虚来调的,结果得不偿失。尤其是新冠后气虚导致湿热,阴虚导致湿热等问题陆续出现,因此我们生活中,阴虚夹湿热和气虚夹湿热体质成为血淤体质的人非常常见。

“湿热”是个啥?

“湿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之中的两邪,湿热症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水湿,它有内湿和外湿的之分。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所谓“热”,亦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的调理一般要分清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治疗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花花草草,如湿疹、疮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本文的重点来了:湿热并重型湿热的经典方剂——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首载于叶天士所著的《医效秘传》,用于治疗湿温时疫。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湿疹、咽炎、口腔溃疡、痤疮、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梅核气、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组成

飞滑石450g,淡黄芩300g,绵茵陈33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15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

出处

《医效秘传·瘟疫附》说:先生云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乃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厉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用甘露消毒丹治之

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极为推崇该方,将其称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温热经纬·卷五方论》说: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徵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用法

临床以头面油垢、胸闷心烦、身体酸沉、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辨证要点。头面油垢为湿热蒸腾之证;胸闷为湿热阻滞气机之证;心烦为火热扰动心神之证;身体酸沉为湿性重浊之证;大便黏腻为湿性黏滞之证,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湿热或湿热夹痰之证。若黄疸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生栀子、大黄、虎杖、垂盆草、豨莶草等清利湿热退黄;咽颐肿甚,可酌情加入山豆根、板蓝根、青果、锦灯笼、玉蝴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可合用清营汤和清宫汤,并酌情加入水牛角丝、生地、赤芍、丹皮、金银花、玄参、竹叶、丹参、麦冬、莲子心等清心解毒、凉血活血;若心慌心悸者,可酌情加入山萸肉、五味子、沙参、麦冬、乌梅等滋养和收敛心之气阴;若咳嗽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紫苑、百部、白前、前胡、牛蒡子、瓜蒌、僵蚕、地龙、蝉蜕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若伴有胸部、胁肋等处疼痛者,可酌情加入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红藤、鸡屎藤、威灵仙、僵蚕、地龙、土元、生水蛭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则非本方所宜。

下文分享一则实案

去年初夏,一位友人在一次酣畅淋漓的酒足饭饱后去开放式公园散步,回来后发现胳膊有点瘙痒,结果挠了几下越挠越多,晚上睡前发现手背手掌都是汗疱疹,胳膊腿后腰脖子上布满湿疹,胳膊腿上还有抓痕,类似人工荨麻疹。他一见慌了,认为是食物过敏或公园的花草引起的湿疹和荨麻疹,赶紧去药店先买点吃的和涂的药品看看是否能先对付一晚,结果晚上好几次都被痒醒。后来跑来找我。经过聊天了解情况后,我让他吃2剂甘露消毒丹合五苓散加减化裁,结果吃半剂好了50%2剂好了90%,并且鼻炎还意外改善。又要求再进4,并加了些健脾补气的草本巩固收工。

注:文中所提方药仅作为中医文化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

我是草木煮,专注于中医文化科普和养生!愿天下每位妈妈都能成为自己的家庭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