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天和图书馆21tc 2024-05-26 发布于广西

本文根据公开的资料整理形成,都是有依有据的。

客家话是汉语中从古代到现代,声母、韵母和声调、词义变化速度最慢的,或者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汉藏语系中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

作为汉语方言一支的客家话,互通度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同时各地客家话的不同腔调也已经说明了他们源头是来自不同省份地区不同时期的汉人移民,经过长期磨合互动交流而共同成型客家话的结果。

客家话源自中原

音韵大师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就说:“广东称客籍,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广东惠、嘉二州,潮之大埔、丰顺,其民自东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同……余尝问其邦人,雅训旧音,往往而在。”这从语言学的角度,佐证了客家话源于中原。

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性》一书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

东南亚研究专家许云樵教授在《客家话音韵研究》一文中说:“客家话最特别,和粤、闽二方都无关系,与中州音韵却有不少相通的地方。”这里讲的“最特别”主要指两点:一是保留了中州音韵;二是不同于粤、闽方言,也和粤、闽二方都无关系。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有公开报道称,河南大学教授曾广平先生(今已故去)当了解到客家人的根在河南后,为了研究方言,他毅然从广东来到河南;他自信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了解方言。虽然他不是客家人。

曾先生认为,客家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章太炎先生对客家语言系统作过一番研究工作,他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的词汇与古汉语同源。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在传统客家人眼里,客家话就是自己的命脉,就是自己的根。

“亻厓”字佐证客家历史始于秦汉

有学者随机综合抽查客家话词汇482个中,按照最早出现在古籍中的朝代来定时期,大致可以分析发现:先秦184个、魏晋89个、隋唐58个、宋元96个、明清55个,这几个层次的比例。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在客家六次大迁徙中,客家地区最早南迁来的是秦人,即赵佗作为龙川令的时候,战国之后的秦始皇时代。从《诗经·国风·无衣》拟的古音中,学者发现“修我甲兵”的“我“字,是客家话“亻厓”字接近的发音(a:j)。战国时期,第一人称就是“亻厓”,诗经里面书面语是“卬”。

所以,在客家话中,先秦时期的古词汇比例较高,抽查词汇中占比高至184个,这符合客家话祖语源头根植于北方汉语的特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客家话就是先秦古汉语,但可表明客家话中保留了较多的先秦词汇。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学者还发现,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吾“字,也是客家话“亻厓“字接近的发音(a:)。

所有语言交流中最常用的、最高频的莫过于第一人称,而所有方言中,只有客家话继承了的上古汉语第一人称的这种发音。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在客家话中,魏晋时期的古词汇数量也不少,抽查词汇中占据89个,这些与五胡乱华事件促成汉人大规模迁徙有关。

隋唐时期的迁徙对客家话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抽查词汇中占比有58个,这是因为黄巢军队的流动作战使得移民迁徙无定向不集中。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但是,我国台湾客家语研究者邱从容却表示,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是客家话。

他甚至认为,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其它汉语方言,是客家话分枝的简化音。他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花了4年时间,利用日文中保留的汉字语音为基准,以韩、越语的汉字语音,及现今普通话做辅助,再与闽、客、粤、吴、福州、赣语等汉语方言做比对,认为客家语是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

宋元时期是客家话成熟的关键阶段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而宋元时期是客家话成熟的关键阶段,抽查词汇中占比高达有96个,这一时期的迁徙使得客家民系最后定型。

宋元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的北方汉人向南迁移。

我们从客家民系的人群来源研究中也可发现,唐宋是最多的。尤其是南宋时期移民最终促成了与当地更早期的先民共同形成客家民系,再往后明清是成型之后的外迁了。这些移民在迁移过程中,不断受到沿途周围环境和早一批客家先民方言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融合各时期的古汉语,而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语音、词汇和自身特征的客家话。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专家认为,秦汉,魏晋,唐宋的历代陆续迁徙下来的秦地先民,河南先民,山东江淮两湖等地汉人先民,在赣闽粤地区经过长期与原住民共同的磨合交流,约在南宋时期最终形成客家民系,并在明清后逐渐迁徙至更广阔的地带。

黄遵宪《己亥杂诗》叹:“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客家话保留了古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色,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当然,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交流中,客家话也吸收了赣粤闽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语言元素,形成了一些地域性语音和词汇。因为这是客家话的细枝未节,为避免喧宾夺主之嫌,在此就不展开讲了。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他为了研究客家话,从广东跑到河南当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