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鉴赏中的情与景(一)

 shawnsun007 2024-05-26 发布于北京

任何一篇古诗词都离不开景的描写与情的抒发。如果我们能了解古诗词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这也是高考诗词鉴赏中常常涉及到的问题。那么古诗词中情与景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

第一种情况,触景生情。古诗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某种景象、听到某种声音而产生某种感情。兔死狐悲,狐狸看到兔子死去就产生了悲伤之情,就是触景生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诗。作者哀伤之情是怎样产生的呢?“ 荒郊一望欲销魂 ”,作者一望到荒郊产生的,这就是触景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正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这也是触景生情。

第二种情况,寓情于景。文贵含蓄,诗词亦然。诗词言情,不平白直露,而是流淌在所描写景物的字里行间,把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当然这种情况是情在景先。上面第一首诗中第二句至第七句景物描写就是寓情于景,寓“销魂”之情于衰败之景,抒发了作者的感古伤今之哀情。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中“新声”与“旧情”相对立,“新”谓曲目与旋律,“旧”指主题与内涵。曲目会变,而主题“总是”不变,何以如此?“撩乱边愁听不尽”,强调乐曲所表现之主题,是永远的边愁,永远的思乡和怀人。作者把这种感情寄寓或者寄托在典型的景物描写中:“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寓情于景。以此景抒发了无尽的思乡怀人的愁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