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中华文促会女娲母亲文化节委员会集体讨论《“父亲节、母亲节”文化乱象剖析》系列文章

 京都闻道阁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本阁消息  近日,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女娲母亲文化节委员会集体学习了《当下社会流行的“父亲节、母亲节”文化乱象剖析》(作者:王成伦)系列文章,之后组织了讨论,会上大家踊跃发言。
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邵瑞刚指出:三年前河南省西华县就成立了民间的“中华母亲节”课题组,从维护文化安全、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球华人的力量等高度研究“中华母亲节”,三年来,做了不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研讨文章。课题组认为,文化安全形势严峻。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院士曾有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文化精神,不打自垮。”中国应当顺应形势和民心,设立自己的父(母)亲节,以节日为依托,让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民众,深入心灵。
委员会理事张林田认为:孝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基础。设立“中华父(母)亲节”,是弘扬孝亲爱老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委员会理事金国明提出:“洋节”在我国泛滥成灾,既有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和平演变、文化入侵的图谋;也有中国人麻木不仁、缺乏政治敏感性的因素;崇洋媚外,甘当文化汉奸者,罪不可赦!我们自己的老祖宗不敬,却甘当美国鬼子的孝子贤孙,这种人应当绳之以法!
委员会监事长容清云认为:邵秘书长提出,始母女娲是“中华母亲节”的最佳形象代表,始母地位中华民族公认,坚如磐石。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女娲传说,就有人民祭祀,女娲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5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世代相传自己是女娲的子孙。女娲造人补天的功绩和影响力无与伦比。
委员会副主任白红梅指出:女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女娲的创造、担当、奉献、慈爱和包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高度吻合,具备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化基因。女娲是“中华母亲节”的最理想形象代表!
邵瑞刚、马卫东、黄振兴、张一鸣等认为,二十年多来,全国各地都在推出本地域的母亲节,意在拉动经济。实践证明,单靠一个县或市,甚至省级政府官方推动母亲节,是不能成功的。只有跳出狭隘的本域、本位观念,让全国人民都接受都认可,才能成功。因此,建议必须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推动,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动才能成功!
西华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守焕、周口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书记宣凤彩、周口日报副总编辑刘彦章、周口师院文学院原院长高恒忠等领导集体表态:积极参与,共同行动,争取以女娲为形象代表的“中华母亲节”早日通过国家立法,中华民族其他优秀母亲可以陪同接受国人祭祀!
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女娲母亲文化节委员会认为,王成伦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直面当今社会流行的“父亲节”“母亲节”文化乱象,一方面当今社会对“父亲节”“母亲节”有期盼;另一方面国家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权威论证和认证。这就给西方文化入侵,实施和平演变图谋以可乘之机。普通民众的盲从心理以及国内文化汉奸的精心配合,是国外文化渗透能够得逞的重要因素!既破又立是治本之策:一方面,破除西方图谋,把“洋节”赶出中国;另一方面,尽快设立全国人民都能接受、各民族、各地方都能认可的“中华父(母)亲节”形象代表,尽快通过立法。大力弘扬优秀中华文化要与严惩文化汉奸相结合!建设物质文明要与建设精神文明相合!施行德治要与施行法治相结合!
据悉,中华文化促进会(简称“文促会”)创立于1992年,是注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全国性联合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文促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河南省政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全省性、联合性、非营利性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文化组织,由相关党政机关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等知名人士组成,业务受中华文化促进会的指导。女娲母亲文化节委员会是河南省中华文促会所属的一个专委会,以促成设立国家级“中华母亲节”为最高宗旨,2023年6月以来,已成功组织了“'母亲颂’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并于去年十一月向社会各界及全球华人发出倡议书,倡议国家以女娲为形象设立中华母亲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共同祭祀始母女娲;倡议全球华人,从我做起,弘扬女娲文化,光大中华文明;从我做起,点亮自己,照亮身边人,中国人过自己的母亲节!中华儿女过自己的母亲节!。

(综合搜狐评论等网络消息)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