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长寿的“懒”习惯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4-05-27 发布于贵州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的处事准则就是一个字“快”,走路快、说话快、工作处理快、吃饭快,做一切事情都要争分夺秒。不仅如此,有些人群,在养生方面也是如此钟爱于一些“剧烈”的运动;如,快速转头、下蹲运动、长时间跳舞、甩肩锻炼等。觉得这种运动相较于一般运动,带来的养生效果肯定会更好一点。

然而,事实却并未如此,身体有属于自己的一些养生规律的,在进入老年阶段,快速地运动有的时候并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伤害,尤其是老年人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身体消耗过多,身体无法承受,从而出现过度疲劳,从而诱发老年疾病。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的养生方式则是“慢点、懒点”;适当的养护身体,减缓身体的衰老速度,而不是加速身体的劳碌。

所以,今天我不谈勤奋,而是谈“懒”!这里的“懒”不是指整体无所事事、好吃懒做,而是指一种对健康的认知、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习惯,甚至能让你越“懒”越健康,越“懒”越长寿。哪些“懒”习惯能让人们长寿健康?

1.“得外出吃饭

偶尔在外面吃饭改变口味,对身体没有伤害。但外面的饭菜属于高油、高盐、高糖,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频繁在外吃饭,易引起“三高”及肥胖等危害。没有特殊情况下尽量在家做饭吃,卫生又营养丰富,花最少的钱让身体更健康。2021年发表在《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几乎不在外就餐的人相比,每天≥2顿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

看了这组数据之后令人心里咯噔一下,曾经大家都梦想着天天下馆子吃好的,结果很可能是过了嘴瘾丢了健康。震惊之余,大家应该更多的关注饮食健康,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餐饮行业也加快了烹饪的节奏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节约成本的预制菜,提高味蕾感受的“科技与狠活”,增加视觉刺激的各类色彩添加剂,以及高油、高温、高压等烹饪手段的过度使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饮食的二次污染,让曾经的珍馐美味渐渐变成了“慢性毒药”。关于预制菜,在我们这个行业有个说法:你吃的饭菜可能是一年前的甚至是数年前就做好了的。当餐饮慢慢失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而变得急功近利的时候,失去的将是我们最宝贵的、不可逆的健康。

另外,渴时喝水要小口。老年人心脏功能普遍不如年轻人,大量和快速地喝水,会迅速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瞬间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脏负担骤然加重。一些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不充分,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老人喝水一定要慢,小口喝,一次不要喝太多。

2.“得管子女

勤劳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进入老年期后要学会“偷懒”,不要太勤快,这样才能保证身心愉悦和长寿。不建议包揽全家的所有家务事,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太多的关注儿女的生活,学会放手。中国有句老话: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再亲的关系,也不能失了尺度;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过度消耗。身为父母,有的话不必再多说,有的事更无须过多干涉,孩子终归有自己的路要走。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一旦超越了应有的界限,就容易产生矛盾。即使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也不能忽视这个规则。儿女成家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吵吵闹闹是日常小事,磕磕绊绊是婚姻常态。身为父母,不能越了界限,更不要随意掺和,否则激化了矛盾,家就散了。保持分寸,留有距离,亲疏有度,才是一个家庭最舒服的状态。父母有父母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幸福,关心而不越界,家人自然和和美美。

人到晚年,该沉默时不要多言,该退场时不要强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请记住,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得好:“亲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煲好一碗汤送过去,汤的温度喝起来刚刚好。离得太近容易烫,离得太远凉得快,唯有刚刚好,彼此才能舒服。”

3.“得计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偶尔发生摩擦是正常的情况。但有的人好胜心很强,必须分出高低,这样无形中增加心理负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一个不失原则、不计得失的人,他一定是心存善念、胸怀博大、志存高远、温良宽和的人。因有善念而慈悲,因有原则而自强。心存善念,种下善因,最终收获的必是善果;坚持原则,选择忍让,最后迎来的必是幸福。

老子说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厚道,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他们懂得,越付出越拥有,越是与人方便,自己的福报会越来越多。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即使很无奈,还是要去接受,还是要去面对。即使有很多事情,我们看不顺眼,但也没办法,依然要去做,因为我们都是在忙碌中讨生活的人,为生活低头,为现实低头。

在人际关系里,最可贵的莫过于相互之间的不计较,最难得的是有容人容事的大格局。很多时候,赢得眼前不算赢,赢得内心长久的安宁和踏实,才是真正的赢。一个人越是计较,他的人生的路也就越来越窄,这就是古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所揭示的人生道理。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计较的人做朋友,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心待你。虽然,人不可有傲心,但必须有傲骨。哪怕你是一个再老实的人,也永远保护好自己的尊严,在有辱尊严的事情上,绝对不能退让。

当一个人敢于直面生活中的难题,不计较过去的得失,也不担心未来的变数,清醒地活在当下的时候,他就拥有了重要的力量。因为,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如果放弃名利,就会收获淡然;如果放弃杂念,就会收获坦荡;如果放弃仇恨,就会收获快乐;如果放弃过去,就会收获成长。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只有把烦恼踩在脚下,把明媚装在心里,凡事看淡一些,不去计较、不去苛求,当一切尘埃落定,往日的喧嚣归于平静时,我们才会真正地懂得: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失去也是一种收获。

拥有不计较的智慧,才不会被琐事缠身,专注于提升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当遇到那些有失公允的事情,绝对不能退让,因为你的退让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我们愿意真诚地对待别人,可是请不要让你的真诚成为别人利用你的把柄。一个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他是否能看开事情。凡事懂得放下,不强求,不计较,知足常乐,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凡事看淡,看轻,看开一些,不牵挂,不计较,学会取舍,懂得放下,就是最好的人生。做个简简单单的人挺好,不想太多,不计较,不强求,顺其自然,开开心心的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放宽心,唯有我们内心不计较得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过的顺遂!

4.起床“懒一懒”

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把双腿稍微翘起来,此姿势非常舒适,而且能防止静脉曲张。晚上躺在床上时,尽量把双腿垫高,这样能放松腿部肌肉,消除水肿。另外,一部分人早晨醒来后会立马叠被子,虽然很整洁,但会使得大量螨虫生长。经过一晚上睡眠,被子上会有湿气和汗液,叠上被子后,高温潮湿环境正适合螨虫生长。因此起床后要把被子反过来,平铺好,大约半小时之后再叠上被子。

刚睡醒时警觉性和认知能力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情绪调节能力未被唤醒,所以很多人会有“起床气”。而且如果闹钟响后一骨碌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对于高血压患者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突发疾病方面的意外。赖会儿床,能给心血管系统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是给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一个苏醒的信号。起身后,还可以试着在床上坐一会儿,活动一下四肢、脖颈和关节,让身体进入工作状态,觉得反应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另外,冬天是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12月次年2月的最冷的三个月,在凌晨5点至早晨9点的时间段,如果起床过猛,身体的血液供应不上,有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心慌,晕厥等症状。醒来以后,可以先不急着起床,而是伸个懒腰,在床沿边上坐一会儿,活动一下脖颈、四肢、腰部和手腕、脚腕,对唤醒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有好处。

5.“得发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若过度克制或压制不良的情绪,一直闷在心里,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懒”得发怒,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如运动唱歌或和他人倾诉等。大多数长寿的老人是很少有负面情绪的,他们通常都保持乐观的心态,遇事冷静,不急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人到老年,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也都见到过了,要是动不动就生气,是很没有必要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也让他们更容易长寿,因为俗话说得好“气大伤身”,经常让自己的情绪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不仅影响别人,还会让自己的精神过度紧张,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经常生气容易对肝脏造成损伤的,导致肝功能异常,还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出血的可能。

生命短暂,匆忙地走完一生,所有的生命终点站都是死亡,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让生命尽情燃烧,活得坦荡安然。想要将日子过好,必须要保持内心的澄静,不要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生闲气。《不气歌》中写道:“人活一世不容易,难得就是不生气。万事怎能都如意,做到不气要牢记。为点小事常动气,回头一想又何必。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闲气。余生可贵,首先要关爱自己,善待自己,从不生闲气开始,保持心情愉悦,才是最顶级的养生,才能让后半生活得自在。《卫生宝鉴》中讲到:“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生气,等于慢性自杀,情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生气伤身,怒气伤肝,如今社会竞争这么大,先保命,再奋斗,生活才有无限可能。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源自盲目的生气。”人生苦短,千万别让坏脾气,阻挡了你的好运气。生命如水,光阴似箭,遇到烦心事,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用海水般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和看淡,才是明智的选择。曾有人问:“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遇事则静,恼时不争,怒时不言,败时不丧,乱时不决。”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得是一颗清清静静的心。冲动是魔鬼,爱生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失去健康的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和祥和。看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胜利,不是制敌,而是克己。”我们管不住事情的发展,但可以管住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好心情置顶,少点内耗,多点和解,对他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忘掉别人的过错,忘掉琐碎的烦心事,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6.运动时偷个“懒”

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但是,60岁以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器官也慢慢地衰竭,通过运动来达到养生效果的话,需要控制好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毕竟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体质是不可同日而言,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平衡性、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出现了下降,在运动中有可能出现摔倒、跌倒等导致骨折。因此,老年人在运动中一定要适当的“懒”一点,要选择轻缓的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盲目的提高运动量。一般来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有慢跑、快走、太极拳等。

另外,待太阳升起再晨练。有调查显示,约40%的心肌梗死和29%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同时,这一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会增高;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还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因此,建议把锻炼安排在太阳出来以后。

运动后别立即喝水。运动及刚运动结束时,心脏高速运转,处于相对高负荷状态。此时立即饮用大量冰水、凉水,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同时也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脏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运动后应先稍休息再喝水,将水含在口中一会儿,湿润咽喉和口腔后再慢慢喝下。

7.“得摆弄电子设备

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老年人在不知不觉当中,也加入了低头族的行列,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有事没事的时候,手里头都拿着一部手机,总觉得心里有放不下的事儿,总是时不时的就拿起手机看一眼,因为手机的屏幕比较小,长时间在看手机,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这个时候要学会放下,学会偷“懒”儿,“懒”得去摆弄电子设备,既避免了电子设备的辐射,又保护了你的眼睛,把多余空闲的时间,用在和老朋友们聊聊天儿,跳跳舞,聚聚会,时间长了,会觉得心情开朗,身体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手机的蓝光是自然光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能量,穿透力也较强。长期暴露在这种高能量光下,毫无疑问会对机体产生伤害。俄勒冈州立大学的Jaga Giebultowicz团队就曾对蓝光的“杀伤力”进行了细致解答,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子刊《npj aging》。在这项实验中,他们采用了一种蓝色LED灯(这种蓝色LED灯类似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发出的蓝光),令果蝇接受每日12小时的蓝光照射,以观察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每天暴露在12小时蓝光下的果蝇不仅会发生视网膜和大脑神经元受损,还存在明显的运动能力受损,以致于很难在围栏墙壁上进行爬行。

不仅如此,长时间的蓝光暴露使得果蝇的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体内应激保护基因会在光照条件下进行高表达,大大缩短了果蝇的寿命,加速其衰老。并且以上蓝光伤害并不会因为果蝇视觉受损、无法感光而“高抬贵手”。没想到小小的电子屏幕杀伤性竟如此之强,研究人员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么,这种蓝光伤害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为搞清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后的《npj aging》上他们再次宣布:蓝光危害具有年龄依赖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生物体施加的破坏性影响将进一步恶化。

8.进入室内前懒一懒

环境温度变化巨大时,可能会引起血管剧烈变化。从炎热的户外到温度太低的室内,血管急剧收缩,容易形成血栓,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更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老人从空调房中走到炎热的室外,血管急速扩张导致破裂,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无论冬季制热还是夏季制冷,建议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5~8℃即可。若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可避免,应先在温度“过渡区”,如门口、阴凉处等位置稍稍停留,给身体调节、缓冲的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