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henvi组和Baran组Science:铁催化HAT/SH2脱羧偶联—构建全碳季碳

 CBG资讯公众号 2024-05-27 发布于江苏


导读

最近,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Ryan Shenvi课题组和Phil S. Baran课题组合作报道了一种全碳季碳构建新策略:以三级氧化还原活性酯(RAEs)或烯烃为叔碳自由基前体、一级氧化还原活性酯为一级烷基自由基前体,经Fe(TPP)Cl催化,发生HAT/SH2转化,实现底物的脱羧自由基偶联反应中,铁催化剂通过电子转移或氢原子转移(HAT)活化两个底物,所得自由基片段再经双分子均裂取代(SH2)反应偶联,生成全碳季碳化合物。甘绪成博士、张奔祥博士和在读研究生Nathan Dao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Ryan Shenvi教授、Phil S. Baran教授、Yu Kawamata研究员是论文通讯作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Science2024384, 113–118. DOI: 10.1126/science.adn5619)。



背景介绍

源于1890年的氮原子季铵化,是有机合成中构建C-N键最早案例之一,具有反应简单、起始原料易取的特点。相比之下,碳原子的季碳化则极具挑战性。虽然可以通过诸如共轭加成、烯醇化物化学这类极性转化,以及周环反应构建全碳季碳,但也存在区域选择性问题(Fig. 1A)。因此,发展出一种像季铵化一样,简单、可预测的全碳季碳构建方法,极具吸引力。斯克利普斯研究所Ryan Shenvi课题组和Phil S. Baran课题组过往研究证明,可以利用自由基方法将烯烃与其它烯烃或烷基/芳基卤化物交叉偶联,且在部分案例中可以构建全碳季碳(Acc. Chem. Res202356, 3089–3098; Acc. Chem. Res201851, 1807–1817)。基于此,该团队发展出一种全碳季碳构建新方法:通过单一铁卟啉类催化剂活化烯烃和氧化还原活性酯(RAEs),分别生成烷基自由基和叔碳自由基,再经自由基偶联构建全碳季碳Fig. 1B)。该方法具有底物普适性广、操作简单、化学选择性高等优点,可以极大简化相关分子的合成(Fig. 1C)。

(Fig. 1,来源:Science


反应设计和优化

基于Setsune和Neta等人在铁催化自由基反应方面的先驱性研究成果(Chem. Lett. 199221, 377–380; J. Am. Chem. Soc. 1981103, 2705–2710),结合Ryan Shenvi组已报道铁催化烯烃和苄溴自由基偶联(J. Am. Chem. Soc2023145, 15714–15720),以及Phil S. Baran组已报道铁催化RAEs自由基偶联(J. Am. Chem. Soc2016138, 11132–11135),作者设计出如Fig. 2A所示铁催化烯烃和RAEs脱羧自由基偶联:Fe3+催化剂和硅烷反应生成Fe3+-H,Fe3+-H活化烯烃生成叔碳自由基;同时,Fe3+催化剂可以被还原剂(例如锌)还原成Fe2+催化剂,Fe2+催化剂活化RAEs生成烷基自由基并再生Fe3+催化剂;所得烷基自由基和Fe2+催化剂结合生成烷基-Fe3+,再和叔碳自由基反应,生成季碳产物并再生Fe2+催化剂。

基于Fig. 2A所示反应设计,作者以烯烃7RAE-8为叔碳自由基前体、RAE-5为烷基自由基前体,开展反应条件筛选研究。如Fig. 2B所示,两套底物组合都基于类似反应条件:催化剂Fe(TPP)Cl、一种碱、一种还原剂、DCE/丙酮混合溶剂。烯烃7/RAE-5组合的最优反应条件是entry 1,其中醋酸铯是最优碱,除氧有助于提高产率,缺少丙酮溶剂会显著降低产率,混合Fe(acac)2会降低产率,异丙氧基苯硅烷是最优还原剂。对于RAE-8/RAE-5组合,以entry 1条件反应只能以9%产率得到产物6。增大催化剂当量只能提高产率至24%(entry 10),用锌代替异丙氧基苯硅烷作还原剂、醋酸钾代替醋酸铯作碱,并加入锌活化剂三乙胺盐酸盐,能明显提高产率至61%,从而得出RAE-8/RAE-5组合的最优反应条件entry 14

(Fig. 2,来源:Science


底物拓展和应用

基于Fig. 2B优化出的反应条件,作者开展了底物拓展研究。如Fig. 3所示,多种叔碳自由基前体,包括三级-RAEs烯烃底物,都能和多种一级-RAEs发生铁催化脱羧自由基偶联反应,以可观产率得到对应含全碳季碳产物。反应兼容的相关基团包括:氨基甲酸酯、酰胺、烷基卤化物、环氧、芳基卤化物、酯基、醇羟基、氰基、三级胺、酮、硫脲、富电子或缺电子杂环等。此外,烷基溴化物、末端炔基、烷基硼酸酯在反应中能保持稳定,有利于后期衍生化。基于此策略,可以在饱和杂环碳上构建全碳季碳立体中心。反应操作简单,可以很方便地在不损失产率情况下实现克级规模反应。

(Fig. 3,来源:Science

为了证明反应的应用价值,作者开展了10个应用案例实验。Fig. 4展示了其中的6个应用案例,可以发现应用此模块化反应,能极大简化含全碳季碳化合物的合成,这证明了此方法的应用价值。

(Fig. 4,来源:Science


总结

Ryan Shenvi课题组和Phil S. Baran课题组,合作发展出一种以简单羧酸和烯烃为底物,铁催化的全碳季碳构建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兼容多种官能团,为构建全碳季碳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