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君子之名缘于何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摘自2022-7-21中国中医药报
使君子始载于《南方草木状》,原名留求子。《开宝本草》始名使君子。使君子之名出现以前它有很多别名,如山羊屎、留球子、冬均子等。其中“留球子”,有时也被写成“留求子”。
《本草纲目》以后,“使君子”这个名字渐渐成为正统,并记载它“生于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在中医上,使君子是一味著名的驱蛔虫药。使君子的种子呈纺锤形,有纵棱,棱间凹陷,黑褐色的种壳包着一粒黄白色的仁,微香,微甜。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一位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偶然发现其果实对治疗患有虫积、疳积的儿童有良效。人们为纪念他,给这种药起名“使君子”。也有传说刘禅在野外,无意间吃了使君子的果实治好了疳积病,于是人们将这种植物叫作使君子。使君是古代对州牧的尊称,刘备曾被举荐为豫州牧,所以被称为“刘豫州”或“刘使君”。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人们因此将这种可以驱除蛔虫的植物称为使君子。
使君子每年初夏开花,花小而娇,分五瓣,花梗细长,极秀雅。花开起来极繁盛,满树披挂,同一枝上有红有粉有白,散发丝丝甜香。乍看有点儿像忍冬科的海仙,气质上和垂丝海棠更为接近。使君子花见水疯长,湿凉水雾中疏朗错落,许多花匠也叫它“水君子”。 (顾夕)

性味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相关配伍



1、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疞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三岁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和剂局方》使君子丸)
2、小儿脾疳: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米饮服一、二钱。(《卫生易简方》)
3、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集简方》)

用法



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2次分服。小儿每岁1~1.5粒,炒香嚼服,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禁忌



在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忌饮浓茶。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2、《本草纲目》: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俗医乃谓杀虫至尽,无以消食,鄙俚之言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