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良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但更适用于这2类病症

 神希园 2024-05-27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532 期 原创

作者 l 周浅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它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其实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比如很多人会听信针对于某一物体的优势言论后,而忽略其明显的弊端,并还会陷入盲目追求的境地,而这一现象,往往在中医养生领域更为泛滥。
但大家要知道的是,中医养生本就是一个大学问,人们往往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进行“清、补、疏、泄”,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阴阳虚实、寒热变化等多个方面,因此,有很多养生药材或并没有流传那般“神奇”,并且仅适用于部分人群。

就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味药材,它就是清热化痰药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至于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化痰止咳的“万能药”,殊不知,它也有其不适宜人群,这味药材就是川贝母。
川贝母最早的入药记录是在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这味药材味道甘、苦,具有寒凉之性,主要归经于体内的肺经和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作用,关于川贝母的功效,其实在很多本草著作里均有描述,比如在《神农本草经》中就称其“主伤寒烦热”,而在《本草汇言》中,更是将川贝母作为“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不过,川贝母的功效虽然很多,但往往更适用于这2类“场景”。
1.清肺化痰
川贝母五味属苦,四气属甘,具有清肺化痰、润肺定喘之效,而且川贝母具有寒凉之性,因此它更适合体内有热的患者,比如阴虚不足、或肺热燥咳的人群。这类人的特点就是干咳日久、咳声低微,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单用川贝母来缓解,但对于症状较严重的人群来说,单靠这一味药材或并不够,需要和其他的中药材相搭配,比如麦冬、百合等,比如“百合固金汤”这一经典方剂,就是将川贝母跟熟地、白芍、甘草、贝母、麦冬等药材同用的。
肺热不仅有燥热,还会有风热,而风热患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咳嗽有痰,而且痰液黄稠、不易咯出,由于热灼伤津,因此患者还常常会觉得口中干燥,肺中燥热和风热两者虽基本相似,但实际却有很大区别,其中,风热大多数是外感所致,且伴有咽喉不适,这类患者也可以用川贝母来缓解。
2.解郁散结
若是肝肾阴液长时间不足,就会导致虚火灼伤津液,“炼液为痰”,而痰火瘀滞,就会以结块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常见的“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而川贝母能够清化郁热,化痰散结,对这类病症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在《医学心悟》中收录了一个叫做“消瘰丸”的药方,此方就是将川贝母和玄参、牡蛎等同用,共同治疗痰火郁结所形成的瘰疬,此外,也可以跟蒲公英、鱼腥草等中药材配伍,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在很多人看来,川贝母就是一大“除痰能手”,似乎能用它解决一切痰证,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其实,川贝母往往更适合肺阴不足、肺中燥热以及肺中风热的患者,如果肺中有风寒或患有寒痰,那么就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因川贝母的寒凉特性而伤及脾胃。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中医改变生活,好物走进生活
学中医,有前途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设为星标

更多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