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世南行草书《疲朽帖》

 一梅兰竹菊一 2024-05-27 发布于辽宁

史传,唐太宗下令要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屏风,当时没有底本,虞世南默记刻写它没有错一个字。又有一次,太宗出行,有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因此,太宗听闻虞世南去世,悲伤地哭泣。
可见其博闻强记,并非浪得虚名。
在书法上,他曾拜智永和尚为师,深得“二王”书法之真传,由此名声更大。 
图片
虞世南《疲朽帖》拓本,行草书 25.7×43厘米
淳化阁帖》卷四收录,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疲朽,未有东顾之期,唯增慨叹。今因使人指申代面,必得力也。
虞世南书法师宗“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
唐张怀瓘《书断》云:“伯施隶行草入妙。”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图片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此《疲朽帖》确如虞氏《笔髓轮》所云:
顿挫磅礴,若猛兽之搏噬;
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
同时颇显王羲之精妙笔意。也如王羲之所云,“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能越。或连或绝,如花乱飞。”
尺幅之间,气象万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