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垂帘听政│1174

 青禾田讲古 2024-05-27 发布于加拿大

武则天刚刚参与大唐朝政处理的时候,基本处于高宗李治助手的地位,代替皇帝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务,并通过代言人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在朝堂上表达一些自己的政治主见。
毕竟,皇后的权力,归根结底也来自于皇权。而且,此时武则天在朝堂上的势力,也远没到左右朝廷政务的程度,惹恼了李治,想要铲除这些人,也就稍稍费一点力气而已。毕竟,托孤重臣长孙无忌等元老势力说铲除都铲除了,更何况根基浅薄的后党势力。
不过,到了660年,形势发生了变化。这年冬天,李治患上了严重的风眩头重病,头晕,心悸,视力模糊,不能视物。一旦犯病,李治根本无法处理政务。偌大的国家,朝廷政务千头万绪,不可能都等待皇帝身体好转后再处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代行皇权。
这个权力理所当然的落在了武后的头上。再怎么说,也是一国皇后,即使和皇帝利益不完全一致,但总比文武大臣关系更紧密,更可靠吧。而且,武则天聪明睿智,学识渊博,政治眼光、嗅觉敏锐,处理起各项朝政事务来,头头是道,众大臣敬佩有加。在武则天的治理下,大唐朝政井井有条,国家正常运转。因而,随着李治身体长时间时好时坏,武则天处理朝政事务的时间越来越长,其掌控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到达可以与李治比肩的程度。

当然,不管怎么说,李治是皇帝,掌握着终极大权,感觉到武后所属势力有些脱离自己掌控时,还是可以按照自己心意敲打一番的。
663年春,已经升任右相的李义府,仗着武则天的器重,在选拔官吏的时候,大肆卖官鬻爵,毫无遮掩,闹得众大臣怨声载道。有人将这些事上告李治得知。李治召来李义府询问,没想到李义府不但不认罪,反而疾言厉色的质问皇帝:“这是谁告诉陛下的?”李治问他:“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只告诉我事情是真是假?”李义府轻描淡写的否认,然后从容的缓步离开,不理皇帝了。
这下可把李治气得够呛。
更过分的是,因为有望气者说李义府家宅有冤狱造成的怨气,需要花费二十万钱才能消除。李义府当然不舍得自己出这个钱,因而更加大肆敛财,肆无忌惮的卖官。
李义府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李治,尤其是望气之举,涉嫌图谋不轨,更是触碰到李治的逆鳞。李治下旨,将李义府抓捕审问。落实罪行后,李义府被贬官为民,流放巂(xī)州,他的长子李津流放振州,另外的几个儿子、女婿流放庭州。
李义府倒台,朝野上下人人拍手称快,欢呼庆贺。
李治做的更绝的是,666年封禅泰山后,大赦天下时,却单独提出,不许长期流放的罪犯返回,也就是大赦天下独不赦李义府的意思。李义府忧愤交加,发病而死。
李治处置李义府,当然有敲打武则天的意思。虽然李治偶尔对武则天颇为不满,但其毕竟是皇后,是李治的枕边人,是太子的生母,和李治既有对立、争权,又有利益纠缠和夫妻情谊羁绊,因而,不到万不得已,李治还是想用委婉的方法处理。

可惜,贬黜李义府之后没多久,万不得已的情况就出现了。
664年,有道士敦行真,以道士的身份,却能自由出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并在皇宫中施行厌胜之术,也就是用诅咒之术害人的意思。此事被宦官王伏胜发现并揭发。
要知道,历朝历代,在皇宫之中施行巫蛊之术,都是不次于谋反的大罪,一旦发现,都要杀得尸山血海,受牵连而死者动辄成千上万,其中常常会包括皇后、太子以及皇子公主等人。
李治当然也是勃然大怒,秘密召来西台侍郎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认为皇后专权自恣,此事定与她有关,请李治下旨,废黜武氏皇后。李治同意了,当即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武则天早就在李治身边安插下无数耳目,因而,迅速得知了消息,急忙到李治处诉说。此时的废后诏书,还只是草稿,李治正拿在手里犹豫,突然见武则天到来,不知道是想起十几年的夫妻之情,还是感觉厌胜之事与皇后无关自己理亏,亦或者被武则天气势震慑,总之,李治退缩了,“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而且,李治非常没担当的将责任扣到了上官仪头上:“我本来没有废后的想法,都是上官仪给我出的主意。”
武则天当然也不敢和皇帝彻底闹翻,见危机化解,也就接受了皇帝的解释。因为上官仪、宦官王伏胜,当初都曾经侍奉过原太子李忠,于是,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勾结李忠,阴谋造反。
664年十二月,上官仪和他儿子上官庭芝,以及王伏胜等人,都被处死,家产被抄没,李忠也被赐自尽而死。平日与上官仪交往较为密切的官员,多有受到牵连被贬谪的。而厌胜之事,武则天随便找了几个替罪羊杀掉了事。

此后,再没人敢提废后之事。就冲李治这没担当的架势,皇权爱受威胁不受威胁,众文武大臣即使疯了,都不可能再给李治提这个建议。
这件事当然让武则天感到警惕和后怕,之后,武则天索性走上前台。每次朝会时,李治坐在前面的皇位上,武则天则垂帘听政于李治身后,大小朝政事务的处理,武则天都要参与。
随着李治身体越发不好,越发没精力处理朝政事务,天下大权,逐渐都归到武则天手中,所有官员的升降、生死,都由武则天一言而决,因而朝堂之上的大臣,也越来越多的成了后党,高宗李治逐渐被边缘化。
朝廷内外将帝后合称为“二圣”。
自古以来,垂帘听政的例子不少,但大多是皇帝年幼,由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偶尔有皇后垂帘听政的,也是因为皇帝本身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像这样皇帝健在,智商正常,治国能力相当不错,大部分时间也能正常处理朝政,皇后还能垂帘听政的,武则天算是独一份了。

       
纵览上下五千年的隐秘幽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