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出国的第127件文物 |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神秘异兽、羽人飞舞

 馱夫 2024-05-27 发布于福建

吴·青釉褐彩

羽人纹双系壶

禁·止·······

图片

三国时期
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出土
它有着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
改变了以往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知
将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
往前提了近五百年

图片

文物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名称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 名称 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
[ 年代 三国时期吴国
[ 级别 ] 国家一级文物
[ 
类别 瓷器
[ 尺寸 瓷器
[ 时间 1983年
[ 地点 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
[ 收藏 南京六朝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宝鉴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瓷壶为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
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
瓷胎白中略带灰色,外施青黄色釉。
此壶釉下彩绘纹饰由上至下可分盖、颈、腹三部分。
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




器盖部分




图片

盖部,鸟形盖纽两旁各饰一柿蒂纹。

图片

盖面周绘四组类似纹饰,两个人首鸟身的动物分别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对飞舞,仙草两侧各有一只动物。




瓷壶颈部




图片

颈部,绘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像。



壶身肩部




图片
▲ 铺首

图片

▲ 双首连体鸟

图片

▲ 佛像

肩部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



壶身中部




图片
▲ 排持节羽人

图片
中间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上排有十一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排列,其间绘有疏密有致、飘然欲动的仙草和云气。



所绘纹饰




图片

各部分纹饰之间,隔以折线朵花纹带或莲瓣纹带等。

图片

另外,在器盖内面,盘口的外部等部位,亦绘有一些仙草、云气、连弧、旋纹等纹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物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神兽由来




这件双系壶彩中所绘的异兽、羽人、飞鸟等均与中国古籍《山海经》和《抱朴子》记述的怪异有关。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大量奇闻异事、神兽怪物,不少也是道教信徒崇拜的对象。



历史背景




三国东吴末期,正是佛教东传,渐入中原大地,传播日盛,道教影响渐微之时,道教在未完全失势的情况下,尽力扩展自身在社会的影响。因此该壶彩绘装饰艺术反映的思想,正是东吴时期道教极力鼓吹的“登正”、“灵魂升入天堂”的说法。




烧制工艺




双系壶是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画,再施以透明青釉,入窑经1300℃的高温烧成。可见当时的瓷器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高度。




陈列展示




图片
该壶目前在南京六朝博物馆陈列展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物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价值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的出土,证明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就具备烧制釉下彩瓷的高超技艺。将中国釉下彩制瓷工艺出现的时间,由过去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唐代向前提到了三国时期,前进了大约五百年,这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艺术价值




这件瓷壶创新的将制瓷与绘画结合,为瓷器表面装饰开辟了新领域。是瓷器做釉下彩绘美化的最早典型,更是三国时期时期绘画艺术的瑰宝。




传承保护




图片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与独特艺术价值,国家文物部门于2013年8月19日,将其定为“永久不可出国出境展览的文物,这也让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宝”。

图片

图片

结束

图片

感谢关注 | 大莫之旅

图片

图片

点击关注

禁止出国展示的文物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