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恩祥国医大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验案一则

 谷山居士 2024-05-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摘要】

病史摘要 武某某,男,72岁,2018年3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伴发热、动喘1月。 

四诊信息

咳嗽咳痰,痰色白易咯出,量不多,活动后喘憋,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厚,脉沉弦。 

中医诊断

肺痿(气阴不足,气机不畅证)。 

西医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 

干预措施

以自拟方补肺汤为主方,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蜜百部10 g、桑白皮12 g、白茅根25 g、佩兰15 g、甘草10 g。 

疗效转归

二诊咳嗽好转,痰减少,白色,精力改善,动喘减轻。三诊因受凉后咳嗽较前略加重,痰稍增多,色转黄,稍咽痒,活动后喘憋,四肢关节疼,双手手指僵硬。四诊大便次数稍多,感冒后咳嗽,咳黄痰,输抗生素后咳嗽好转,仍有黄痰,喘憋不明显,关节疼加重。五诊咳嗽咳痰明显好转,痰少色黄,动喘较前改善,无关节疼痛。

临床资料

武某某,男,72岁。2018年3月23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伴发热、动喘1月。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易咯出,量不多,未诊治。2018年2月底高热2次,伴活动后喘憋,于中日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等”,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5 mg/次,1次/天,及补钙保胃等治疗。 

【四诊信息】现咳嗽咳痰,痰色白易咯出,量不多,活动后喘憋,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厚,脉沉弦。SpO2 96%(静息状态,未吸氧)。 

【病名】肺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 

【辨证】气阴不足,气机不畅证。 

【治法】养阴益气,降气平喘。 

【方药】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蜜百部10 g、桑白皮12 g、白茅根25 g、佩兰15 g、甘草10 g。7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8年3月30日。 

服药后咳嗽好转,痰减少,白色,精力改善,动喘减轻,纳眠可;舌暗红,苔边厚,脉沉弦。目前强的松15mg/次,1次/天,每月减半片。 

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百部10 g、佩兰15 g、羌独活各12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三诊】2018年4月13日。 

近3~5天来因受凉后咳嗽较前略加重,痰稍增多,色转黄,稍咽痒,活动后喘憋,四肢关节疼,双手手指僵硬,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边厚,中剥苔,脉沉弦。SpO2 96%(静息状态,未吸氧)。 

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羌独活各12 g、鸡血藤15 g、秦艽12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四诊】2018年5月18日。 

服药后大便次数稍多,感冒后咳嗽,咳黄痰,输抗生素后咳嗽好转,仍有黄痰,喘憋不明显,关节疼加重,食欲好转,睡眠可;舌红,苔花剥微腻,脉弦。 

处方:太子参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地龙10 g、浙贝12 g、羌独活各12 g、鸡血藤15 g、秦艽12 g、炙杷叶15 g、佩兰12 g、金荞麦25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五诊】2018年6月22日。 

近期咳嗽咳痰明显好转,痰少色黄,动喘较前改善,无关节疼痛,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两边白厚,脉弦。目前强的松10 mg,qd。SpO2 96%(静息状态,未吸氧)。 

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鸡血藤15 g、秦艽12 g、炙杷叶15 g、佩兰12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六诊】2018年8月24日。 

晨起咳嗽咳痰较前减轻,痰色黄易咯,活动后喘憋不明显,食欲可,偶有反酸烧心,寐安,大便不成形;舌红,苔花剥腻,脉弦。目前强的松5 mg,qd。SPO2 96%(静息状态,未吸氧)。 

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杏仁(后下)10 g、苏子10 g、白果10 g、地龙10 g、浙贝12 g、鸡血藤15 g、秦艽12 g、炙杷叶15 g、佩兰15 g、川芎10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七诊】2018年9月14日。 

服药后偶咳嗽,咯黄痰,量少,活动后喘憋不明显,纳眠可,偶有反酸烧心,大便不成形,日1次。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目前强的松5m g qd。 

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黄精15 g、橘红15 g、金荞麦25 g、莱菔子10 g、苏子10 g、干姜8 g、炒山药15 g、苍术12 g、乌贼骨(先煎)30 g、瓦楞子(先煎)30 g、佩兰15 g、甘草10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 

后续患者继续坚持服中药,咳嗽明显好转,痰少色黄,活动后喘憋不明显。

临证体会

晁老提出肺纤维化按中医“肺痿”论治的学术思想。肺痿病机的认识古人所论颇多,但未脱于一个“虚”字,以致出现“肺痿无实证”之说。晁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肺痿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不惟在肺,尚关乎脾、肾;标实则多为痰、热、瘀。根据临证经验,晁老总结出了益气养阴,调补肺肾,纳气平喘,兼以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处方常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杏仁、紫菀、枇杷叶、黄精、山茱萸、枸杞子、淫羊藿等。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益气养阴;紫菀、杏仁、紫苏叶、地龙降气平喘;橘红、黄芩、鱼腥草化痰清热;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淫羊藿、菟丝子、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等补肾纳气。

文章来源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国医大师案例集

https://cccl-tcm./subPoolArticle?index=-1&subId=8&lang=zh

图片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