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蒿鳖甲汤治“不明原因发热”二则

 沧海八啸 2024-05-27 发布于河北

青蒿









图片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清热剂,具有养阴透热之效;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歌诀: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组成:青蒿、鳖甲、知母、生地黄、牡丹皮。

医案一


郭某,男,35岁。近1周感冒发热,痛,咳时有少量痰,有糖尿病病史。

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感染,肌内注射阿奇霉素1周,基本已不咳,每晚12时左右仍发热38.5℃,伴有汗出乏力多梦;

刻诊:脉浮濡微数,舌微红有齿印,苔白水滑,食呆,大小便尚可。要求中医重点解决夜间发热一症。

辨证:阴虚发热。
处方:青蒿鳖甲汤合小柴胡汤、三物黄芩汤。青蒿30g,鳖甲15g,西洋参15g,白薇 15g,玄参 30g,地骨皮 30g,柴胡 30g,黄芩 50g,生地黄30g,苦参10g,生甘草10g。3剂,水煎服。

因患者是熟人,服药第2日就来告之,夜间未再发热,同时说药苦难喝,能否停服。
我告之为苦参所为,热刚退,还需巩固。后坚持把剩余2剂药服完,夜间高热未再起
——(古道瘦马医案)

图片

古道瘦马按:

此病例由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达到了一剂知,二剂已之效;所以不要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急性病一样能治

此案清热与滋阴并举,因病时已长,体阴虚耗已现,故以滋阴为主,清热为辅。柴胡、黄芩、苦参、青蒿、白薇清热;
鳖甲、生地黄、玄参、西洋参、地骨皮滋阴,甘草调和诸药。

因定时发热用小柴胡汤,因虚热用青蒿鳖甲汤;因糖尿病兼瘀热用三物黄芩汤;
方均有清虚热滋阴液的作用,集中火力,重复用药,共奏佳效。此法乃学仿唐代大医孙思邈之思路。

此案还有一点要说明,阴虚发热仅从症、时、脉上考虑用方药,舌象不支持,故舍之。
在临床上常有此现象,或舍脉从症,或舍舌从症,或舍症从脉,或舍症从舌,要灵活处之,切忌胶柱鼓瑟,死板教条,求全责备,一切以临床取效为是。

医案二


王某,男,38岁。

刻诊:人高羸瘦,面白皙,发热已1月有余,每天下午高热38℃以上
,人乏困无力,在医院治疗半月,用过各种抗生素,包括昂贵的进口药,无效;激素用过热退后复燃

影像检查心脏三尖瓣闭锁不全,有一小增生物,心悸脉浮大无力而数,舌淡苔薄,纳可,二便基本正常。要求中医治疗。

:气阴两虚,虚热痰凝。
处方: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桂枝龙牡汤加减。

青蒿50g,炙鳖甲30g,制龟板25g,银柴胡25g,生地黄15g,南沙参、北沙参各30g,西洋参20g,麦冬 45g,辽五味子15g,桂枝30g,炙甘草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红景天30g,银杏叶30g,重楼30g,浙贝母20g,丹参30g,生姜6片,大枣5个。
7剂,水煎服,日3次。


1周后复诊,热退,人有力,无心悸心慌,医院复查心脏三尖瓣小增生物已无,但服药后便溏;
患者大喜,要求巩固治疗,予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善后。
——(古道瘦马医案)

图片

古道瘦马按:

此病治疗在西医看来无法治疗,在中医看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久病发热,气阴两虚,益气和阴就行虚热,青蒿鳖甲汤;滋阴,生脉散;散结,消瘰丸。
其余随症加减。方证对应,故见效神速。

THE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