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xiejj 2024-05-27 发布于云南

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体积增大,呈椭圆形,L/S>2,呈多发性,包膜完整,皮质增厚较明显,血供轻度增多。

图片

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形态失常,被膜不完整,呈融合状,内部多为不均匀低回声或高回声,皮质向心性或偏性增宽,淋巴门结构紊乱,血流分布以周边型多见;有肿瘤病史。

图片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图片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图片

(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图片

(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3、淋巴瘤: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多呈圆形,L/S<2,皮质不均匀性增宽,髓质偏心或变窄,淋巴门显示不清甚至完全消失,内部常呈低回声近似无回声。

图片

(非霍奇金淋巴瘤)

图片

(非霍奇金淋巴瘤)

4、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呈串珠样排列或融合成团,内部结构杂乱甚至完全液化坏死,淋巴结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有结核病史。

图片图片

5、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有猫抓咬病史,同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包膜光整,皮髓质分界清晰,淋巴门存在,CDFI:可及一条粗大血管沿淋巴门进入中央然后四周放射状散开。

图片

此外还需与以下淋巴结相关疾病相鉴别:

6、菊池病(Kikuchi's disease):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于1972年由日本学家Kikuchi和Fujimoto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菊池病临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病理学检查为诊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重要标准。

菊池病易被误诊,虽然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中缺乏特异性的指标和体征,但是阴性结果有利于排除某些疾病,降低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率。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相关,此病也可能发生在注射狂犬病、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和流感疫苗后。

7、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37年由我国的金显宅教授首次报道,1948年日本的Kimura对该病的病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将其命名为不寻常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肉芽肿,确定该病为肉芽肿性疾病,这种病后来被称为木村病。发病原因不明,免疫反应被认为是木村病的基础。

由于该病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误诊、且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激素、化疗及IgE抗体治疗等,预后良好,但治疗后易复发,复发推荐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需要联合化疗、放疗等。

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又称“亲吻病”,大多是由EB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唾液传播,也可经血液及器官移植途径进行传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4~6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等。但还有一些患儿症状并不典型,可表现为鼻塞、乏力、眼睑水肿、肌痛,这给临床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
EB病毒相关性IM多数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疾病过程,只有少数进展为重症IM,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发展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在怀疑患者存在IM时,除了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外,还可通过超声影像学评估脾肿大,脾大有引起脾破裂的可能,而脾破裂是IM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发生率低,对于确诊或疑似IM的患者中,如出现急性腹痛或胸痛症状时,均应怀疑脾破裂可能。

总结:

1、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相关病史。

2、淋巴结的活检穿刺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