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跨学科课程(之二)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5-27 发布于浙江

三、跨学科课程的设计

跨学科课程设计需要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即“大单元”设计,基本内容由下列要素构成。

(一)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

“主题”是普遍的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经验和社会生活相融合而生成的探究要旨。

跨学科单元主题是运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知识和方法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所形成的单元学习要旨。主题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度情境化,体现跨学科性;要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的应用价值,体现社会适切性;要与学生的心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建立联系,让学生喜闻乐见,体现意义性。

跨学科主题具有情境性,表征一种富有社会生活意蕴的教学空间,即超越知识论,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回归到社会情境中去解决真实的问题。主题选取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真实的情境;主题的情境性是跨学科教学发生的物理环境以及潜在的文化氛围。

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确定,一要基于社会场域中的现象来确定,二要考虑社会现象与教材知识情境的关联性。跨学科主题不仅要反映学科视野的综合性,还要考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社会性。

(二)确定跨学科单元目标

跨学科单元目标要聚焦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跨学科理解即运用跨学科概念解决问题,以及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学科概念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形成的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在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之后,首先,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提出跨学科概念。其次,在跨学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学科概念。最后,在所提出的跨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并在不同学科概念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由此形成单元跨学科理解或跨学科大观念。

学生形成跨学科理解、从事跨学科实践所需要应用的关键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跨学科单元目标的三个方面。

(三)提出跨学科单元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贯穿单元学习始终,由引导问题引出探究线索,可提出三类引导问题:概念性问题、事实性问题、辩论性问题。

概念性问题对应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与跨学科理解,主要由“为什么”“倘如此,又怎么样”之类的开放性问题所构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只有理解上的深浅之别。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而言,概念性问题因其可普遍迁移而居主导地位。

事实性问题对应关键学科知识与技能,主要由“是什么”的问题所构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有唯一标准答案。

辩论性问题由更加开放的哲学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所构成。

(四)研究跨学科理解表现,设计跨学科表现性评价

研究跨学科理解可能的行为表现,据此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与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之前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与任务评价标准,由此基于明确目标展开学习过程。

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属于高阶思维能力。

表现性评价本身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五)设计系列跨学科探究任务

将单元学习目标与“真实表现性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引导问题及探究线索,由浅入深设计系列跨学科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依然按照活动名称、具体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跨学科理解、跨学科能力与品格、关键学科知识与技能引导问题、“子任务”等要素来设计。

跨学科单元主题、跨学科单元目标、跨学科单元引导问题、跨学科表现性评价与跨学科探究活动,构成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课程要素。这些要素间的动态互动构成单元学习过程。

说明:本文是个人研读《课程教材教法》2023年第1期“跨学科研究”专栏中发表的五篇研究论文的成果,一共六篇文章,这是其中的第三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