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所治病症颇广,且看陈老精妙解析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4-05-27 发布于四川

小柴胡汤所治病症颇广,列举如下:

咳嗽:《苏沈良方》云:“元祐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时常上雍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甚妙。”此方治疗咳嗽,仲景原已提及,却未引起重视,能治咳嗽之理,注家亦每语焉不详。

须知咳嗽虽然病标在肺,病机却不限于肺脏,故《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引起咳嗽的基本病理与运行于三焦的津气有关,津气的盈虚都能影响肺的宣降功能,气郁津凝,尤为常见。一旦某一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运行于少阳三焦的津气逆乱,壅滞于肺,肺失宣降,咳嗽作矣!

此方有升清降浊、利气行津之功,使三焦津气和调,肺的宣降功能恢复,则咳嗽瘳矣!余每用此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茯苓,治疗久咳不愈每获良效,始信调气行津是治疗咳嗽关键。细玩治咳诸方结构,可知余言不谬。

《张氏医通》说:“凡咳嗽,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呷热汤而暂停者,冷嗽也。治热嗽以小柴胡加桔梗;冷嗽,理中汤加五味子。”

失血:杨仁斋《直指方》于本方加乌梅,用“治男女诸热出血”。此方能治出血,绝非偶然,实有理论为其依据。出血原因虽多,却以肝经有热,迫血妄行;肝不藏血,疏泄太过;卫气虚损,血失统摄三种机理较为常见。血热妄行,宜清肝止血;疏泄太过,宜敛肝止血;气不摄血,宜益气摄血,此方恰好一箭三雕,面面俱到。

方中黄芩为清肝要药,血因热迫而妄行,得此可收清热止血之功;人参、草、枣能补元气,使元气充盛于脉外,阴血自能安守于脉中,气不摄血而血溢者,得此可收益气摄血功效。加酸敛的乌梅以调理肝的疏泄,又能体现敛肝止血之法。杨氏将治少阳气郁津凝之方变为止血之法,是善用古方的实例。

若欲增强清热力量,可加青黛、栀子、地榆、大黄之类。

若欲增强收敛止血力量,可加龙骨、牡蛎、白及之类。

若欲增强益气摄血力量,可加黄芪、白术。

若系寒热错杂,附子亦可加入,灵活变化,存乎一心,唯智者才可神乎其技。

体虚感冒:外感风寒,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葛根,疏解三阳之表;外感风热,去人参、生姜,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则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皆宜。

反复感冒:是由卫气虚损,腠理不密,以致今日治愈,明朝又患,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用本方加黄芪益气实卫,防御外邪侵袭,附子温煦下焦阳气,令卫气生发有源,白术健脾益气,令卫气充盛有继,何患之有。

胃痛引胁:此为少阳胆热内郁,胆气犯胃所致。用本方加青皮、枳壳、木香之属,行气破结,胀痛自消。

乳房肿痛:兼见寒热呕恶、昏晕、口苦、咽干、两胁胀痛者,本方加蒲公英、青皮、白芷之类,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疏泄风热。

妊娠恶阻:肝胃不和,本方加吴茱萸、黄连、白蔻;肝郁血虚,加当归、白芍、白蔻;肝热脾虚,加茯苓、白术、砂仁。

妊娠子痫:此为肝血不足,阴不济阳,少阳枢机不运,下虚上实,用本方加熟地黄、龟胶滋阴养血,柔和筋脉。

经行癫狂:此为热入血室,瘀热上犯神明,用本方加丹皮、赤芍、桃仁、焦栀、焦楂,清解郁热,凉血化瘀,或加大黄攻逐瘀血。

颈部包块:兼见红肿拒按,发热恶寒,苔黄微渴,食少、脉弦数者,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栀子、龙胆草、生地黄、前仁、泽泻、木通、当归、夏枯草,甚者,大黄亦可加入。

乳癖:乳房胀痛,肿块每随喜怒消长,伴有面色无华、眩晕、舌淡、苔白、脉弦,可用本方加瓜蒌、当归、赤芍涤痰、散结、活血。

风丹:本方加僵蚕、蝉蜕、防风、茯苓。

痄腮:本方加板蓝根、僵蚕、赤芍、牛蒡子、夏枯草。

发热:本方用于发热,柴胡剂量宜重,大于人参一倍始有退热作用。若与人参等量,退热疗效不显,可加入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板蓝根之类,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眩晕:以头晕眼花,如坐舟车,时欲呕吐,动则尤甚为主症,可用本方加龙牡;若因外邪相加,应加疏风散邪之品。眩晕一证,有因气虚清阳不升而致者,当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益气升阳;有因痰饮水湿僭居阳位,痹阻清窍而致者,当用真武汤、五苓散、吴茱萸汤、术附汤、泽泻汤、蒿芩清胆汤之类化痰浊以开壅痹;若气虚清阳不升与浊阴僭居阳位两种病机同时存在,上述诸方有顾此失彼之嫌,选用本方,可谓恰到好处。

盖此方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虚,柴胡升举清阳,气虚下陷、清阳不能上头之眩,得此益气升阳之品可以愈矣!半夏、生姜运脾除湿,降泄浊阴,湿浊痹阻清窍之眩,得此祛除湿浊之品可以瘳矣!(湿浊甚者重加白术、泽泻)。眩晕的基本病理是气血津液的盈虚变化影响肝系之膜,只用调气调津之品而不兼顾其膜,仍未尽善,加入镇静的龙牡,才能面面兼顾,提高疗效。对外感诱发的梅尼埃综合征疗效尤佳,往往一二剂即可获效。

头痛:每逢子午二时,头痛、眩晕不适,过则诸症若失,此为阴阳失调,升降逆乱,可用此方加川芎、白芍。

痫证:经脑电图检查,为“异常脑电图”。患者无规律地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眼上视,口吐涎沫,面色青紫,或头昏、困倦、嗜睡,记忆减退,神情呆钝,烦躁不安,失眠、善惊(上证不必悉具)即可诊断为痫证,宜本方与桂枝汤合用。

偏热,本方去生姜、甘草、大枣,加丹参、龙骨、牡蛎、石菖蒲、钩藤、黄连、琥珀、蝉衣、羚羊角。此系筋膜发生病理改变,本方有调气行津之功,加入息风解痉、开窍安神之品,才与病机吻合。偏寒,则宜原方加龙骨、牡蛎、全蝎、蜈蚣之属。

痰郁为癫:症见面色淡白,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时而喃喃独语,时而焦虑不安,时而哭笑无常,舌苔白腻,两边微黄,脉象弦滑。此属思虑太过,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运,痰气互结,阻蔽神明,以致精神异常,发为癲病,可用本方加菖蒲、远志开其蔽阻,启其神明。

目赤肿痛:此为邪热郁于少阳三焦,清窍壅阻,白睛赤脉多在外眦,可用本方加蒺藜子、荆芥、夏枯草疏散风热,或加车前、木通之属淡渗利湿。

眼生翳膜:黑睛疾患多与肝胆有关,若因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致生翳膜,可用本方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疏泄风邪,升发阳气。

目眩昏蒙:三焦为津气升降出入通道,如果少阳枢机不利,玄府闭塞,络间津液阻滞,清纯之气郁遏,则目眩昏蒙,用本方加枸杞、生地黄、女贞、羌活、蒺藜等药运旋枢机,开通玄府,敷布津液而获验(以上三证系巴中县中医院张玉龙经验)。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