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富论》内容缩减为10句通俗易懂经济学句子

 蓝林观海 2024-05-27 发布于山东

作者:亚当·斯密

书中核心观点为: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人是理性的,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原著其实并不适合阅读,除非你是学经济学或者从事经济学相关工作。我们从书中总结一些经典句子,从句子中领略作者观点即好。

1、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是私人利润。决定资本投入农业、工业或是批发业的因素,是哪个行业能够取得最大利润。

2,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3,渔猎,在未开化的社会中是最重要的,在进步社会却成了最愉快的娱乐方式。在古时,人们渔猎是因为必要;现在,人们渔猎则是为了消遣。所以,进步社会里那些把别人的消遣当作职业的人,都生活得非常贫苦。

3、那些发大财的人之所以会发财,靠的主要是长期的勤勉、节约和小心经营。(小编:也可能是运气或者祖辈的力量)

4,某一行业绝大多数劳动者所得的报酬,往往都是这一行业的最低报酬。从表面上看,运煤工人这类劳动者的报酬是很高的。但是,如果这一高报酬不但能补偿职业上的所有不利情况,还能有一部分剩余,那么当这一职业没有垄断特权干涉时,就会出现许多竞争者。

5、一个人在穷乡僻壤里是很难发财的,只有大城市才是他实现目标的好地方。因为,当财富的流通量非常少时,一个人能够从中取得的财富量也很少。(小编:去鱼多的池塘钓鱼)

6、新的行业,无论是制造业、商业还是农业,都是一种投机。新行业计划者的期望,就是由此获得高额利润。这种利润时大时小,但一般都不和当地及其周边地区其他旧行业的利润成比例。如果计划成功,最初的利润通常都非常高;但是,当这一行业确立时,其利润就会因为竞争而降得和其他行业相同。

7、每一个拥有资本的人,都在不断地为资本寻找最有利的用途。他的初衷,当然是获得自身利益,而不是为社会创造利益。但是,随着他对获得自身利益的深入研究,他必然会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选择对社会最有利的用途。

8、决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因素,不是其总收入有多少,而是其纯收入的大小。当资财被留作消费时,它就是固定资本;当资财被暂时保留或是直接用于投资时,它就是流动资本。

9、当法律企图把工资规定在某个水平时,总是会使工资更低而不是更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小编:为何要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呢??)

10,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大国,就一定有自己的制造业,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不过,我所说的大国的制造业,是指产品适于远销的精制造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