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針合谷、三陰交治癌痛氣陰雙虛》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4-05-27 发布于上海

依照中醫觀點,癌症產生的痛也分為虛、實。中醫師郭嘯天日前在研討會發表表分析指出,氣陰雙虛引起的虛痛,針灸主要選用三陰交等穴;實痛則以合谷、太沖為主;氣滯血瘀則採用合谷、行間等穴為主。疼痛嚴格來說只是症狀,症狀是疾病與內在不平衡之表徵,重點在於疾病透徹診斷與理解,採用最適當的策略。緩減癌症疼痛最主要且常用的穴道即為合谷與三陰交,上述兩穴位是陰陽二總穴,而癌症本就常見氣陰雙虛,癌症疼痛更是易見氣陰雙虛證;有時,也會採合谷、太衝以開四關,或先用一陰一陽作為診斷,而後再依各證不同繼續加穴輔助。
  西醫多以麻醉藥治療痛感,中醫則強調「不通則痛」,認為打通經脈氣血,才能徹底治療。醫師表示,以陰陽二總穴為基礎,再依疼痛部位及狀況增加穴位針灸治療,能改善多數癌痛。
    一般常見的癌症疼痛,至少有壓迫痛、內臟痛、反射痛、轉移痛、牽扯痛、間歇痛、持續痛、瞬間痛、營養與氧供應失衡痛、開刀氣血不通而疼痛等多種的痛感常見於癌症患者的氣滯血瘀病癥,則可採針氣海、血海、少海、三間、太沖、行間、復溜等等穴位治療。其嘎常用的有合谷、曲池、太淵、列缺、尺澤、豐隆、中渚、外關、間使、內關、大陵。
    針灸手法亦需視疾病的虛實而定。郭嘯天分析指出,虛則補,實則瀉,對於虛症,下針需巧而輕靈;實症則下針快而猛峻,有時又需攻補兼施。
    治療癌症,緩解癌痛,中醫重視解鬱與維持氣血通暢。郭嘯天表示,患者常有放不下的沉重負面情緒,但也不能讓患者落入空泛消極,不利病情,中醫以針藥解鬱、改善氣滯血瘀、去痰,並補正驅邪,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攻補策略。
    除了從心理上開導解鬱外,尚以針、藥配合,改善患者整體機能與止痛;如針大椎穴,可以調節免疫、營養吸收與心情,如列缺、中渚、內關、合谷也是常針的穴位;並配合方劑治療,這些都以解鬱,改善氣滯血瘀;去痰,並補正氣、驅邪為目標。
    對於癌症治療,中醫強調維持氣血通暢的重要性。醫師認為,鬱是諸病之源,諸癌之根;鬱則罹癌機率增加,且氣血易不通,而不通則痛。故中醫治癌止痛,首重解鬱,除痰,維持氣血通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