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餐后 1 小时运动是一个较为科学的时间选择。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午餐后 1 小时进行慢跑,此时胃中的食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化,血糖开始升高,运动能及时消耗多余的血糖,又不会因为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3”:运动时长达到30 分钟以上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就像游泳这项运动,如果只游十几分钟,可能身体还没充分活动开,能量消耗不足。但持续 30 分钟到 1 小时,身体的代谢会明显加快,有助于调节血糖。
“5”:每周 5 天的运动频率能让身体持续处于活跃状态。假设一个糖尿病患者周一至周五每天都坚持运动,如健身操,周末适当休息,这样规律的安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稳定血糖水平。 “7”:根据“170减去年龄”来控制心率能保障运动安全。比如一位 60 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 110 次/分以内。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可能会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9”:运动的习惯要保持长久。比如有的患者开始运动时血糖控制较好,但坚持几个月后就放弃了,血糖又会出现波动。只有像每天坚持散步这样长期且规律的运动,才能真正发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总的来说,“13579”这个口诀为糖尿病人提供了清晰、明确且易于遵循的运动指导原则,帮助他们通过合理运动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让糖友们都能通过合理运动更好地控制血糖,保持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