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员工”爆火背后:劳动者的新挑战与隐忧

 即视感 2024-07-03


比外包更狠的

共享员工时代到来了


近日,裁员潮再次席卷职场,从微软到阿里,裁员人数不断攀升。

2024年尚未过半,被裁人员已高达数万。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共享员工”应运而生,成为不少企业的新选择。

然而,这种看似解决就业难题的模式,实则隐藏着诸多隐忧。

共享员工”概念并不陌生,它类似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模式却给劳动者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共享员工模式下,劳动者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归属和职业发展机会。他们如同被租借的自行车,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和归属感。

这种不稳定性导致劳动者缺乏工作安全感,难以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

其次,共享员工模式可能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职场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企业更倾向于雇佣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者,而那些学历不高、技能平庸的劳动者则可能被边缘化。这种分化现象可能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加剧社会的不公。

同时,人才过剩的行业、领域、工种可能会因为“共享员工”模式失业,导致一些职场人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职场不确定性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共享员工”的出现可能会加剧裁员潮的产生,通过共享模式,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人力资源满足需要。

此外,共享员工模式还可能导致劳动关系不明朗,增加维权和监管难度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权益关系变得复杂,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等保障变得模糊不清。这不仅增加了劳动者的维权难度,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挑战。

虽然“共享员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但对于劳动者来说,却可能是一个充满隐患的“坑”。因此,在推广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并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我们期待“共享员工”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其优势,解决就业问题。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劳动法规和监管模式的完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个人和社会的“共赢”。

我是「即视感」

点亮【在看/点赞】,你期待的都会来到你身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