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小炒”成了热门词。有媒体报道,在浙江一些城市,到了“离开江西小炒,浙江人就会饿饭”的程度。领导为江西小炒代言,官方在杭州开小炒推广会,又是江西小炒赛展会……一时间赣菜品牌战略好像找到了新端口。 不由自主地想弄清“江西小炒”端倪。 先弄清何为“小炒”。 中国烹饪技法有煎、炒、炸、蒸、汆、涮、煮、炖、煨、卤、酱、熏、烤、炝、腌、拌、拔丝14种,“炒”为其中一种。 炒法可再分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干炒、抓炒、软炒,也有分得更细的: 按原料性质可分为:生炒和熟炒。 从技法上可分为:煸炒、滑炒、软炒。 从地方菜系习用技法可分为:清炒、抓炒、爆炒、水炒。 从色泽上可分为:红炒与白炒。 无论何种分法,都没有一种叫“小炒”的技法。 网上查下,“小炒”的提法,可能是相对于“大锅菜”而言,急火快炒,现炒现吃的小炒优势,因大锅菜的久炖久烧,现菜候客相比较产生的。 媒体说辞还有把“预制菜”作为“江西小炒”的对立面,好像江西小炒是现炒,别的菜都是预制的,此说更不能成立。 “炒”是一种以高温油为介质,快速烹饪食材的方法,这种方式能迅速锁住食材的新鲜味道与营养,同时还能通过快速翻动来使食材均匀受热,形成中餐独特的风味。相比之下,西餐中虽然也有类似快炒的做法(如意大利的快速翻炒面),但大多数烹饪方法如烘烤、炖煮等,更注重食材的原味与慢火慢炖的融合。 中菜炒法历史悠久,有人追到北魏、隋唐,知名的《随园食单》326道菜中,大概有四分之一和炒法有关。 藜蒿炒腊肉(赣菜) 之所以“炒”菜很少成菜系名菜,窃以为是因为大多数炒菜都属“家常菜”,相对来说,烹制较易,卖价也较低。对于选择去餐馆请客吃饭的食客而言,是希望能吃到家里没法烧好的菜品。食客一般点菜,炒菜只是作为“大菜”的陪衬。对于规模餐馆而言,炒法烹制的菜一般售价也要低些,所以并非专业美食主流。 当然这话是针对经济好、钱包鼓时代的餐饮业以及当时“下馆子”的人们而言。到了收紧钱包时代,进餐馆,经济实惠的“炒”菜越来越多被选择。江西小炒被媒体称因性价比,成为“打工人的首选”,应和当下消费降级有关。 抓炒里脊(鲁菜) ![]() 回锅肉(川菜) ![]() 大良炒鲜奶(粤菜) ![]() 芙蓉鱼片(浙菜) 现代餐饮,菜系发展,应是由多种烹饪手法、食材选择、口味特点等共同构建而成的。不能仅仅因为某种技法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较为常见或受欢迎,就将其视为整个菜系的核心。 期待通过品牌战略跻身中国菜系之林的赣菜,“实惠便宜”只能是其一个特点,而不能成为想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的赣菜系主要特点,这个观点或许不能被那些为浙江打工人服务、装修简单的“江西小炒”街边店所赞同,但那些规模餐馆老板应该是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