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书法,尤其是行书和草书,都展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艺术境界,使他在宋代书法界成为了一位独特的存在。 
宋米海岳临晋王羲之禊帖,30.1x15.1cmx8页,宇野雪村旧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藏。题签:米海岳临兰亭叙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别号海岳外史,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他们共同推动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和变革。米芾的书法艺术主要体现在他对行书和草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上。 在行书方面,米芾被尊为其中的大师。他的行书作品,如《中秋帖》等,充分展示了行书那种行云流水的自然美感。米芾的行书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更注重内在的精神表达,他认为书法是心灵与手艺的合一,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书法家的创作理念。 米芾的草书则展现了他的狂放不羁。相较于行书的柔和,米芾的草书更加自由奔放,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例如,在他的《蜀素帖》中,笔锋转折之处充满力量,展现了作者的激情和创造力。这种风格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为后来的草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和视角。 然而,米芾的书法创新并非无的放矢。他深受晋代书法的影响,特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在他的书法实践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米芾深知,任何艺术创新都需要扎实的传统基础。他在创新中不断回归经典,对《兰亭序》的临摹尤为讲究,力求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个人的艺术风格。 米芾是一位书法自由大师,行书自由,草书自由。但是他的自由,是认定有师承的,即是承于先贤王羲之。在米芾的印象里,自己是没有“老师”的,除了王羲之!所以你看米芾临写的《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的“楷化版本”。笔画非常板正清明,没有一点造次胡来。 虽然狂放有加,不事先规,自得一派。但是他对《兰亭序》的恭敬之心,是无以复加的精神膜尊,在临写兰亭序时,没有半点妄为妄言,规规矩矩,老实下笔,真诚施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