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雪儿“儿童中医启蒙课程+家长中医育儿课程”团队原创)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 您好。 亲子中医育儿,欢迎您来到七彩云中医文化课堂,期待您加入果雪儿中医夏令营冬令营,或者果雪儿线上系列中医启蒙课程。 接下来,七彩云继续为您分享膻中穴。 前几天,七彩云推出的《膻中穴,绝不是浪得虚》,受到了各位家人朋友的热烈关注。 截止到现在,今日头条阅读量达到了14万,共收获了3534个点赞、169个评论, 谢谢您,亲爱的家人朋友!!! 您的信赖和关注,正是七彩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的动力和源泉。 在169个评论中,其中有一个“如梦”网友这样写道:从穴位的位置或是穴位的意思,我认为应该读(tán),当然新华字典里查不到这个读音!但我还是读(tán)。 还有一个“光明”网友,评论说:一些老中医读tan中穴。 那么,问题来了,一些老中医把膻中穴的“膻”读作“tan”,读对了,还是读错了? 书接上回,膻中穴的“膻”,到底应该怎么读?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读作dàn,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淡。 第二种观点,读作shān,山高水长的山。 第三种观点,读作tán,谈笑风生的谈。 梳理发现,其实,三种观点都不是空穴来风、想当然,都还是有一定的溯源依据的。 首先来看,读作dàn。 《说文解字·肉部》收有此字:“膻,肉膻也。从肉,亶声。”“亶”音为dàn(淡),义为与肉相关。 皇甫谧讲到“膻中”时,说“亶中主之”;孙思邈讲到“膻中”时,说“亶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中庭在亶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李时珍说:“膻音亶,胸中也。”李时珍也认为应该读作dàn。 近现代以来,许多人主编的针灸医学专著中,将“膻中”之“膻”注音为dàn。 《辞海》等诸多教材、工具书中,对 “膻中”的“膻”字,也注音为dàn。 可以说,从历史上来看,占主流的、大多数的医学书籍之中,膻中穴的“膻”应该读作dàn。 其次来看,读作shān。 “膻”字读音为shān时,只表示类似羊臊气的恶臭味道。 比如,《庄子》中讲:“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比如,《列子》中讲“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 这也就是说,“膻”读作shān,与膻中穴来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最后来看,读作tán,老坛酸菜牛肉面的tán(坛)音。 《说文》中认为“膻”字,除了读音dàn,表示与肉相关之外;还有一个发音tán,表示坦露。 《康熙字典》虽然收录了“膻”字的三种读音,但是认为在医学之中应读为dàn。 膻中穴的“膻”读作tán,在医学专著及工具书中,是不多见的。 目前发现,有“技艺之精不下丹溪”的元代大医学家滑寿,在其作品中提到膻中穴的“膻”字的这个读音。 近人之中,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其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腧穴学》中,对“膻中”的“膻”字,注音为tán。 所以,综合来看,膻中穴的“膻”读作“tan”,虽然不是主流,不占多数,但是也不能说就读错了。 小结一下 “膻”字有三种读音dàn、shān、tán, 但是在膻中穴中的“膻”字,只有两种,其中,占主流和大多数的读作dàn,很少很少的一些人读作tán。 不好意思,这一篇又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 下一篇给大家来点儿实操实战的,就说道说道膻中穴的功能和按摩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