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哲理人生】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认知相同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01.真正舒服的关系,需要认知相当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 “跟不同认知层次的人能够成为朋友吗?” 底下很多人回答: “没必要跟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混在一起。” 认知不同,不必强融。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和那些自我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会感觉最舒服自在,最有在家的感觉。有的人感到孤独,就是因为你周围的人认知水平跟你都是不一样。” 02.认知相同的人,懂得彼此 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个字:怂。 相信这样的一封信,任谁收到,心里都不好受。 但钱钟书很快便给杨绛回了信,信里同样只有一个字:您。 杨绛收到钱钟书的回信之后,就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意,甚至为两人的心有灵犀感动落泪。 原来,杨绛写的“怂”字,意思是问钱钟书心上到底有几个人?而钱钟书回的“您”字,意思是心里只有你一个。 真正舒服的关系,因为认知相当,懂得彼此,能自然而然聊到一起。否则硬凑在一起相处,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03.认知相同的人,情绪相同 什么叫情绪一致呢?不是你们永远都悲喜相同,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做到巧妙共情。 有句话说: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人,才能更好地给你幸福。 两个情绪可以一致的人,你快乐的时候,他为你开心,你悲伤的时候,他替你难过。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即使这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这回事,也能内心得到慰藉,心里感到舒服。 而两个情绪无法一致的人,你都悲伤地要上吊了,他却在旁边喜滋滋地以为你在荡秋千。这样的一段关系,对谁来说都是一种身心上的消耗。 04.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观念,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我们习惯用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到底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而改变认知能力,其实就是在改变人生。 正如杨绛所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层次呢? 01.避免下意识的反驳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 心里不压事,嘴上不饶人,得罪了别人的同时,也拒绝了自己的成长。 只有试着用理解代替争辩,用内省代替反驳,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加轻松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多敞开心扉,提升自己,才能打破认知局限,收获更加辽阔的未来。 02.终身学习 一路前行,一路学习,当你的知识密度越高、见识越广时,你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会越高。 你看待事物就不会停留在自己的认知偏差中,不会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可以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 去读你读不懂的书,不是愚蠢;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不是莽撞;见你不熟悉的人,不是让人尴尬的事。 唯有回避新的、更高层的东西,才是最麻烦的事。 03.看待问题增加跨度 人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在当下的环境里思考问题,然后做出判断。 但时间和环境都是有局限性的。 想要提升认知水平,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当下环境里做出的判断看似是正确的,但如果放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和更广阔的空间跨度里,未必就是正确的。 遇事不要拘泥现状,把目光放长远,逼迫自己做深层次的思考。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