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古论医 | 这位辞官隐居的“山中宰相”,推动了中药的彻底革新

 牛妈古法育儿 2024-07-14 发布于北京

导读

每周日,本公众号提供中医历史、文化、人物、医案等相关文章,特别适合妈妈与孩子的亲子阅读。让我们引导孩子穿越历史,领略中医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每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孩子开始!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首用词朴素恬淡的小诗,你可曾听过?它的作者其实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首诗的背后也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人。他所处的年代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朝,他自幼聪慧好学,19岁就被朝廷聘为诸王侍读。因受道教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他在40岁时辞去官职,隐居在句容茅山,醉心于钻研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冶炼、医术、本草等多种学科的专著,知识非常渊博。

他的才华受到了各朝皇帝的赏识,尤其是梁武帝萧衍,早年就与陶弘景相识,私交甚笃,在他称帝之后,多次派人来请陶弘景担任朝中要职,但都被婉言拒绝了。梁武帝不解,下诏书问他“山中有何物”,能让他如此沉迷而不愿出仕做官?于是陶弘景就写下这首诗作答。

山中有什么在深深吸引着他,以至于坚持拒绝高官厚禄呢?不是什么特别的,而是岭上的白云,隐居山林的自己才能欣赏得到,很遗憾无法赠送给陛下您欣赏。

简单的一首小诗,既阐述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志向,也委婉地表达了对梁武帝盛情邀请的拒绝。

就这样,梁朝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官员,但医学界得到了一位药学宗师。他对医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梁武帝的支持下撰写了一部《本草经集注》,是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并增补了汉代、魏晋时期名医用药经验的药物学著作。

《本草经集注》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之外又增加了365种新药,并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等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次重大革新和进步,被后世医药学家沿用了一千余年。他还首创了“诸病通用药”的分类法,也就是从疾病出发,列出所有可治疗这种病的药物,让后人学习、检索和临床应用起来相当便利。

除了医药学之外,陶弘景在天文历算和冶炼等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曾制作出了名为“浑天象”的天文仪器,还撰写了一部《古今刀剑录》,首次记载了“杂炼生糅”的灌钢炼钢法,在冶金领域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

陶弘景虽不为官,但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决策时,梁武帝都要派人去请教他,于是他又被尊称为“山中宰相”。虽处江湖之远,仍不辞为君分忧,这就是我国历代心系着国家和人民的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