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表达情绪,就会带着情绪表达

 中外比上 2024-07-14

智慧心理疏导 2024-07-10 17:11 江苏

一个人会管理情绪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的人会说情绪碍事,控制好情绪的人做事效率高。

的确,善于管控情绪的人做事效率确实高,不过,控制情绪除了会影响健康,还有其他代价。

图片

我们先从一个经典案例说起。

《卡尔·威特的教育》曾一度受到整个教育界的追捧,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奇书。

在书中,老卡尔·威特讲述了自己教育儿子小卡尔·威特的经历。

婴儿时期的小卡尔反应迟钝,是个痴呆儿,用了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小卡尔8岁时就能自如运用六种语言(德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拉丁语),14岁时就拿到了博士学位,直到现在他仍旧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最年轻博士”的纪录保持者,16岁就被大学聘为副教授。

而且,并不像某些小天才那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卡尔·威特成年后依然有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文学方面,他翻译的但丁作品,至今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翻译作品之一。

这么成功的人士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到的两件事就知道了。

6岁时,父子俩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给了小卡尔一杯他非常喜欢的牛奶。

他刚要喝,却不小心洒了一点出来,朋友说没关系,招呼小卡尔赶紧喝,可小卡尔坚定地拒绝了,因为父亲给他立的规矩:牛奶洒了,就不准再喝了。

在规矩面前,孩子的开心或伤心等情绪都是无关紧要的。

还有一次,考虑到孩子需要同龄人的陪伴,老卡尔就给儿子找来两个优秀的小女孩做玩伴。可很快老卡尔就把这段友谊粗暴地掐断了,因为他觉得小卡尔跟女孩学到了任性和自以为是。

老卡尔的这种教育理念曾经在欧洲风靡一时。这种理念会培养出冷静甚至近乎冷漠的人。这种人会把所有时间都聚焦在一个点上,他们确实能够做很多事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既然这种方法这么成功,又有那么多人争相模仿,那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吗?

当然不是,任何东西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看看小卡尔·威特的真实情况如何。

在老卡尔·威特的眼中,小卡尔·威特是成功的。可是否成功,小卡尔·威特自己最有发言权。

小卡尔虽然年纪轻轻就被大学聘为教授,可因为从小被限制交友,他不能自如表达,没有学生愿意听他讲课,因为性格懦弱、自卑,他在同事、朋友中也不受欢迎,一生都没有结婚。

更严重的是,他一直憎恨他的父亲,直到父亲离世,他都没有原谅父亲。

从小控制情绪的好处是做事效率高,但代价是,这样长大的人很难与人相处。

一个人没有朋友、爱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可能幸福呢?

所以如何与情绪相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生都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的。

压抑情绪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一味发泄情绪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多年前,某明星企业家家暴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导致千夫所指、企业崩盘。

好脾气不对,坏脾气也不对;忍受不对,发泄也不对。那么,关于情绪,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图片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应对孩子情绪的经验。

女儿小的时候,我带她逛街,看到玩具、糖果这类东西,她就一定要买,我不想给她买,她就不肯走、哭闹。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在公众场合,孩子大声哭闹,父母会觉得很没面子,有些人会训斥孩子,会强硬地把孩子拉走。千万别这么干,因为这会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哭是不对的,伤心是不好的情绪。他的情绪开关也就关上了。

我的做法很简单,我会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与她对话。

“宝贝,你很想买这个玩具对吧?”

“是的。”

“妈妈不给你买,你很难过,是吧?”

“嗯。”

“你难过就哭一会儿,我陪着你。”

…………

女儿会看着我哭,哭一会儿,很快就会自己擦擦眼泪,跟着我继续往前走。

这个应对情绪的方法叫作“接纳”。

情绪是一种表达方式,是孩子引起家长关注的一种手段。你清晰地告诉他,我收到了你的情绪,孩子自然就不会再表达了。

这个技巧对孩子有用,也适用于成年人。

某天,你把报告交给老板,老板很生气,一拍桌子:“有没有搞错!这报告写这么烂!”

你勇敢地看着老板:“老板,你看起来很生气,我知道了,是这个报告写得不够好,我马上去修改。”

老板如果不想借机把你开掉,他看到你注意了他的情绪,也就不生气了。

这一招还可以用来应对伴侣的脾气:“我没有按你说的做,你有点生气,是吧?”当你能接纳对方的情绪时,对方会舒服很多。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你看看家长们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就知道了。

孩子伤心难过时,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会说:“别难过!”

孩子生气时,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别生气了,怎么又闹情绪!”

孩子害怕时,你会怎么安慰他?也许你会说:“不要害怕!你怎么这么胆小!”

…………

当你这样做时,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情绪是不好的。

长此以往,他会慢慢把情绪压抑下去,就成了没有情绪的、冷漠的人,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述情障碍”,就是没有能力表达情绪。

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太多太多情绪没有得到接纳、无处释放,全部压在自己的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敏感、脆弱,严重时会得抑郁症。

因此,当下次遇到孩子闹情绪时,不管是什么情绪,都跟他说:有情绪是可以的。

伤心是可以的,愤怒是可以的,害怕是可以的……

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告诉孩子:我看见了你的情绪,你的情绪是被允许的。

孩子从小被这样对待,他未来的情绪就会很流畅,他也能慢慢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

特别是作为孩子的家长,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在孩子闹情绪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引爆。

我们都知道,人在情绪状态下,智商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接纳别人的情绪。

那怎么办呢?

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什么叫作表达情绪?什么叫作带着情绪表达?

图片

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晚上12点,丈夫才结束加班回到家,妻子还在沙发上等他。这时候,妻子有两类反应。

第一类:

用手指着丈夫大声指责:“你还知道回家啊!干脆住在公司好了,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听到妻子这样说,丈夫也很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加班不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吗?不也是为了这个家?你不想过就别过了!”当晚,丈夫睡到了沙发上,夫妻矛盾激化。

这,叫作带着情绪表达。

第二类:

妻子说:“老公,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一个晚上了,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你不重视我和孩子。孩子睡了之后,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感觉特别害怕,也很孤独。”

如果妻子这样说,丈夫会有什么反应呢?

丈夫会一把把妻子抱在怀里,安慰她:“对不起了,不用怕,我下次再也不这么晚了!”夫妻两人的距离更近了。

这,叫作表达情绪。

两种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有三个元素:言语、声调、肢体语言。

用言语直接说出内心的感受,比如:我很生气、很害怕、很孤独等,这叫作表达情绪。上述例子中第二类就是表达情绪。

有了情绪之后,没有用言语直接说出来,情绪就会通过声调、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的声音不知不觉间会增高,会用手指向对方,或者甩门、拍桌子等,这就是带着情绪表达。上述案例中的第一类就是带着情绪表达。

情绪总要有个出口,你不表达情绪,就会带着情绪表达。表达情绪,会把人拉近;带着情绪表达,会把人推远。

当我们学会表达情绪,情绪就不会在体内积聚。如果我们内在没有情绪积累,孩子有情绪时,也就不会勾起自己的情绪,这样,你自然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了。

如果你是那种一点就爆的爸爸或妈妈,大概是平时积累的情绪太多了。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的大脑就像一片草地,你总是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它就会形成一条路。人的行为重复会成为习惯,习惯的累积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同样的道理,培养一个性格健康的孩子,你强化那些好的行为、情绪习惯就可以了。

不看的原因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