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作为蒋介石的绝对亲信,陈诚“有幸”与蒋介石在西安共患难,那么他在这次事变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颇值得回味。 据陈诚讲,西安事变前夕,他就接到情报:张学良将有异动,他当即转报蒋介石:“汉卿异动,名为抗日,实则脱离中央,走入联共投俄之途径,较之两广问题,更为严重,决不可稍有大意……”当时蒋已在西安,便命陈诚飞过去,与张学良从长计议。 12月7日,陈诚抵达西安见蒋后,即与张学良就抗战联共事宜面谈,陈态度强硬,坚持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既定方针,而张也不退让,称陈“真是委员长的忠实信徒”,双方不欢而散。陈诚感觉西安的空气越来越紧张,劝蒋速离西安,但蒋未同意。 12月11日当晚,张学良、杨虎城突然发动“兵谏”。陈诚当时正在患感冒,在寓所与部属草拟“剿匪”方案。他虽“对于委座安全甚不放心,然终不料张杨倒行逆施,出以兵变方式,且不料其发动之迅速。” 张学良派出一个骑兵旅和一个团的卫兵进入华清池,与保护蒋介石的宪兵连发生一番激战后,将蒋介石抓获,押入张学良公馆对面的高桂滋公馆。 此时,住在城内西京招待所的国民党中央军政大员,对华清池发生的事浑然不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陈诚突然被窗外的枪声惊醒。他知道情况有变,披衣翻身下床,将机密文件撕碎,投入抽水马桶,然后钻进餐厅的柜台里躲了起来。 杨虎城的部队进入西京招待所展开搜捕,将住在这里的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蒋百里、钱大均等南京大员一个个拘捕。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因为拒捕,被当场击毙,钱大均也被流弹击伤。据说,陈诚被士兵从餐厅柜台里揪出来的时候,全身沾满面粉,白乎乎的一团,样子滑稽至极。 事变发生后第二天,张学良就来看望陈诚等大员,让他们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通电上签名。陈极不情愿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依然态度强硬,要求立即释放蒋介石,不能让中共插手此事。他还说:“委员长如果死了,你张学良也把我枪毙了吧。” 陈诚被拘后,自知凶多吉少,特别是中共方面介入后,他这个“剿共”罪魁,是必死无疑的。他曾摘下了自己的手表、拿出钢笔、小日记本等物品,请张学良转交给妻子谭祥。 在陈诚的回忆录里,他在西安期间始终是大义凛然的。有一次,张学良找陈诚谈话,说请中央公示让他不抵抗日本的文件。陈诚问张学良:“'九一八’那天晚上,日本人进攻沈阳,你知道吗?”张学良回答:“不知道。” 陈诚“义正词严”地说:“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中央怎么会有命令让你退出沈阳呢?沈阳失守了,你正在北平跳舞取乐,难道也是中央的命令吗?中央有命令叫你守锦州,你还是放弃了。以后热河之役、长城各口之役有几十个师都打了,唯有你的军队一枪不发,便退下来。这些事实,国人皆知,而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中央有令不抵抗,你也守土有责,也可以不接受。”张听罢,竟哑口无言而去。 张学良是否真的哑口无言,如今已难以考证。张本人后来接受采访证实,“九一八”事变当天下达不抵抗命令的,确实是张本人,而非中央。当然,在“九一八”之前,蒋介石也确曾给张学良发过“不抵抗”的电报。他在“九一八”事变后下达不抵抗命令,其实还是执行中央的政策。 碰了几次钉子后,张学良对陈诚失去了耐心,没有再去找他。后来,在中共及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口头答应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国民党中央一众大员随即也被释放,劫后余生,个个喜不自胜,陈诚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半个月噩梦一般的生活,至此才告结束”。#揭开近代史真相# #历史轶闻分享# #半部国民史# #近代史故事# 左图:陈诚与张学良;右图:西安事变被释大员合影,前排右二为陈诚。 ![]() ![]() |
|
来自: 不枯斋 > 《抗日193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