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木构奇迹,快来一睹为快!

 飞虎catzbc 2024-07-16 发布于上海
原创 喜欢传统文化的 彣玙新言 2024-06-25 09:43 山西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当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佛教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县木塔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应运而生。

它的建立不仅体现了当时辽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也是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筑结构:

木塔的建造过程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无钉无铆,全木卯榫结构

木塔采用八角形平面,外观为五层六檐,实际上包含九层,其中四层为暗层。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主体使用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一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共计400余攒,这些斗拱不仅在结构上起到了承重和分散力量的作用。

它采用了内外双层套筒式的平面结构,内柱环绕的空间是佛堂,内外柱之间的空间称为外槽,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塔体的刚度,还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历史上,木塔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但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其依然稳固。

木塔的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部分为历史名人题写,增添了木塔的文化底蕴。以及塔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艺术的瑰宝。

在木塔内曾发现佛牙舍利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应县木塔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应县木塔自建成以来,历经多次修缮和加固:

在金明昌四年(1193年)和金明昌六年(1195年),木塔进行了增修。

元延祐七年(1320年),由敕监造官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重建。

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佛宫寺释迦塔,题“峻极神工”匾。

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补佛宫寺释迦塔,题“天下奇观”匾。

1961年3月4日,应县木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应县木塔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图片

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佛教文化、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时,木塔上的众多牌匾、楹联以及塔内的壁画、雕塑等,都是中华文学、书法艺术之魂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