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乡土古建筑|综述 Ⅰ

 黄之中 2024-07-1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浙江义乌黄山八面厅,图片来自小红书“控鹤观察使”

例如一座村庄的选址,需要和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高度契合;村庄中的建筑,如祠堂、庙宇、戏台、居所,又是浓缩了当地村民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需求;再细到建筑构件造型、屋顶样式、门窗和装饰纹样的不拘一格,构成了一幅生动、多彩、极富烟火气息的精美画卷。


图片
(浙江东阳史家庄梁柱节点木雕,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浙江东阳史家庄花厅屋顶木雕,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浙江义乌黄山八面厅窗雕,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浙江缙云河阳古村祠堂牛腿木雕,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浙江缙云河阳古村戏台,图片来自网络

本系列文章,就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中国乡土古建筑之美。

在中国乡土古建筑中,其结构类型除了窑洞结构以外,主要的结构类型当属木结构(局部砖石),而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乡土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本系列文章也主要聚焦于此类建筑,其包含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乡土木结构古建筑一般较少采用天花和藻井,而是将建筑结构构件直接显露在外(称为彻上明造),并对其进行非常精美的装饰和雕刻;其次,乡土木结构古建筑形制没有固定的标准,非常自由,完全反映建设者的思想意志而不拘泥于礼法约束,比如他们对于梁栿的装饰,可能没有宫廷建筑那样富丽堂皇和标准化,但是经过当地能工巧匠的雕琢、纹绘和加工,仍能实现建筑多彩、繁复、个性和细腻的呈现,让人叹服。

图片
(安徽黄山溪头村三槐堂堂内屋顶,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浙江义乌黄山八面厅,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来说,传统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主要包含以下组件:结构框架核心受力构件为柱子、梁枋;竖向辅助传力构件为柁墩、驼峰、瓜柱;屋顶传力构件为檩木、椽木;节点加强构件为雀替、梁托;组件间的联系构件为穿;屋顶构架和竖向构件的衔接传力构件为斗拱、撑栱和牛腿。

本篇文章,就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乡土古建筑结构构件中的柱子、梁枋、柁墩、驼峰、瓜柱等构件,以此为出发点来一窥其独特之美。

柱     

在中国乡土木结构古建筑中,柱子通常不会做过多的装饰,但有一个特点却比较显著,即在明清两代遗存的祠堂、庙宇等多处建筑中经常看到梭柱(梭柱,指将柱子分为三段,其中柱的中段或中下段为等截面,而柱的上下段或上段通过卷杀的手法使得柱子呈现梭型,通过此种做法使得柱子额轮廓优美,线条饱满),此种柱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明清官式和城市建筑中已很少见到,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地区建筑营造理念并没有和主流建筑思想同步,存在自身的封闭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