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月薪4千到6千之间能攒到钱吗?

 小鹿写作间 2024-07-17 发布于广东

你好呀,我是小鹿~

很开心又和小伙伴们见面了

在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时代,很多人都在为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包而烦恼;

但是,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面临着月薪不高但生活开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那些月薪本就不多的朋友们。

早上在整理账单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理财帖子问:月薪4千到6千之间能攒到钱吗?

大家后面跟了好多留言说:

我毕业2年,存下了多少多少;

有的小伙伴说,刚毕业每个月4500,扣除房租省吃俭用的,也存下来些......

很多人可能会问:“就这点工资,真的能攒下钱吗?”

看了那么多网友的回复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做好规划。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

“金钱像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对于许多月薪落在4千到6千之间的朋友而言,或许正面临着如何在这有限的收入中“施肥”,让生活的田野更加丰饶的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这个收入范围内,如何智慧地规划,让存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认识“小钱也是钱”的道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道理:积少成多。

别小看每天省下的几元、几十元,它们就像是小溪里的水滴,汇聚起来就是一条大河。

比如,每天少喝一杯奶茶,一个月就能省下上百元;

选择公共交通代替打车,又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决定,其实是在为你的储蓄账户添砖加瓦。

学妹刚毕业,月薪5000元,但她选择了一个交通便利但租金昂贵的单身公寓。

每个月的房租就占去了她工资的一大半,让她几乎无钱可存。

后来,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和几位同事合租一套三居室。

这样一来,每个人的房租负担大大降低,现在每月的房租支出从原来的2500元降到了不到1000元。

节省下来的钱,她选择存入银行,为未来的生活打基础。

2.制定预算,做自己的财务管家

制定预算是攒钱的第一步。

拿出一张纸或者打开你的手机备忘录,把每月的固定支出(房租、水电费、通讯费、饮食等)列出来,再估算一下非固定支出(购物、娱乐等)。

记住,预算要合理且实际可行,不要过于苛刻让自己难以坚持,也不要过于宽松导致没有结余。

一旦预算制定好,就要严格执行,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同事小王月薪6000元,但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经常和朋友们外出聚餐,导致每月在餐饮上的开销居高不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王开始尝试自己做饭。

她利用周末时间学习了几道简单的家常菜,并在工作日里提前准备好食材和餐食。

这样一来,她不仅吃得更加健康卫生,还大大节省了餐饮费用。

每月下来,她在餐饮上的开销减少了近一半,这些钱都被她存下来了。

3.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

很多时候,我们花钱是因为“想要”而不是“需要”。

比如,那双最新款的鞋子,那个功能繁多的电子产品,真的非买不可吗?

在消费前,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

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吗?

如果没有,那就果断放下,把钱用在更值得的地方。

月薪四五千块,如果总是追求新款服装和电子产品,也会导致每个月都入不敷出。

今天下午,我查看房租账单的时候,顺便看了下公寓市集;

我发现很多小伙伴都在集市上上架了自己平时不用的东西,什么洗衣机呀、镜子呀、微波炉等等;

我对比了一下,很多物品都是8/9成新,价格却只是原价的30%-50%。

所以,住在附近的很多小伙伴就通过公寓的集市淘宝二手商品。

大家买的时候,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购物欲望,还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都说,不买立省百分百,但省下的我也可以当是赚到的啊!

4.培养储蓄习惯,让存钱成为日常

现在有很多手机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财务,比如记账软件、理财规划工具等。

它们不仅能自动记录你的收支情况,还能根据你的消费习惯给出个性化的理财建议。

利用这些工具,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及时调整消费和储蓄计划。

从今天开始,设定一个储蓄目标,比如每月存下收入的10%或更高。

然后,把这部分钱直接转入一个专门用于储蓄的账户,最好是那种取用不方便的账户,这样可以减少冲动消费的可能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的储蓄账户在慢慢增长,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总之,月薪4千到6千之间完全有可能攒到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财务。

在《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也曾提到:
“成功的投资与生活都离不开长期的规划与坚持。”

当我们学会简化生活,理性消费,积极开源节流时,就会发现,即使月薪不高,也能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一起加油吧,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存钱的日子里,越来越好!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吧。

我是小鹿,感恩遇见,也谢谢你的喜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