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00字 / 阅时 2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聊了非黑即白谬误,这期栏目我们聊窃取论点谬误。 01. 昨天中午和同事聊吃什么——
我一时半会儿接不上话了,这回应听着好像有道理,但就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受欢迎”确实是“味道好吃”的表现,但是用“受欢迎”来证明“味道不错”,这不就绕圈了嘛,根本没说出那家店的炸鸡为什么好吃。 月初公司调整了剪辑师的提成政策——
这原因听着也不对劲,这就像是说:
其实这类“不对劲”的感觉都是逻辑上的自我循环造成的,这种错误逻辑就是窃取论点谬误—— 它指的是在论证过程中,把结论(或者与结论同义的观点)作为前提,然后试图用这个前提来证明结论,从而形成了一种逻辑上的循环错误。 就像我为了证明自己会游泳,先跳进水里喊一声“我会游泳”,然后指着自己在水里的样子说:“看,我在水里,所以我会游泳。”但是,这根本没有证实我有游泳的能力。 02. 窃取论点谬误,是一种将结论作为前提来支持自身成立的逻辑谬误,它没有提供任何新的、独立于结论之外的证据或理由来支持结论。 这样的错误逻辑,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明显的是:误导决策。 在缺乏独立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可能导致错误。 经理推荐了一个他觉得“最好的方案”,其他人只是基于这个说法——而不是论证分析——投票赞成,未能规避风险,就可能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其次它会:削弱信任。 使用循环论证容易让人觉得你故弄玄虚,从而降低信任。 你说:“这个计划一定会成功,因为我们一直都很成功。”别人就可能质疑,因为你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支持理由。 第三种危害是:限制思维。 陷入循环论证会让人难以看到问题的本质和其他可能的对策。 你坚持用“低价促销”的市场策略,因为“我们一直都这样”,却忽视了市场变化,就可能错失赚钱的机会。 03.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被窃取论点谬误影响呢? 保持头脑清醒——仍然是基础。头脑清醒了才会去问“为什么?”、才会去找有力的证据。 除此而外还有3招,有助于我们辨别和应对这类谬误。 | 明确提问。 如果有人用“窃取论点谬误”来论证,别犹豫,直接问:“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告诉我你的理由!”别让他绕圈子。 | 寻求证据。 任何论点都需要独立的理由支持。比如“炸鸡味道好”的例子,如果同事说:“那家店选用的都是上等鸡肉,腌制方法很独特,还有秘制裹粉……所以味道好。”这样就有了证据。 | 自我反驳。 警惕自己犯这样的谬误,在表达观点前,试着站在对立面,看看这个观点能不能被驳倒,确保它的论据是独立的,论证是不循环的。 总结起来,要避免这类谬误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真正的证据,多加训练。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你有一个不被谬误影响的一天。 #批判性思维 | 推荐—— 不推荐比亚迪就因为它是“国产的”?国产的怎么了?荒谬!| 批判性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