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与健康

 苟芽山庄 2024-07-26

运动有益于健康专题

 

 

生命在于运动

苟芽山童

   先讲两个故事:

   在挪威,人们出海捕沙丁鱼,并销往世界各地。但沙丁鱼在运送过程中极易死亡。挪威人在船仓里放上几条鲶鱼。全身黏滑的鲶鱼极其好动,搅得沙丁鱼也跟看乱窜。结果,当渔民们满载而归后,沙丁鱼们都仍然活着。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在一处森林公园里,人们放养一群鹿,这里水草丰盛,没有天敌,鹿们幽闲自在地生活那里。可几年后人们发现,鹿群数量在减少,体格也不健壮。经有些人提议,人们又往公园里放几条狼。两年过去了,鹿群中的鹿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鹿的体格也健壮起来。这是因为有了狼而迫使鹿们要不断地奔跑运动的缘故。

   人会怎样呢?在巴西圣保罗,70%的人久坐工作,无事者则终日坐着看电视。结果,肥胖者、糖屎病、心血管病等明显增多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资科表明: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全球引起死亡和残疾的10大主因之一。在我国,肥胖儿童萝比10年前20年前大大增加。这可能导致成年后肥胖、糖屎病、高血反压、冠心病、痛风等后果;青少年则出现肺活量、速度、耐力、暴发力部明显不足的机能体能下降;而40岁就开始发胖,肺活量明显减少、力量素质下降,更表明国民体质在衰退。生活改善了,体质却差了,这都是缺乏运动造成的。

这一切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

 

   运动对于人体健康都有哪些好处呢?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对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有益影响来进一步了解。

   心血管:维持或增加心肌的氧供应,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的输出量,预防或延缓冠状动脉硬化,增加侧枝循环,故能直接改善心机血液灌注及分布,减少皿中儿茶酚胺的含量,使心肌耗氧量下降。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脂肪酶增加,减少动脉硬化的机会。

   呼吸系统: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通血量成倍增加,血氧浓度上升。保持胸廓活动幅度,呼吸肌的张力和肺组织的弹性。全身各组织细胞的内呼吸得到强化。可较有效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大脑:神经系统能够协调内环境,使肌体适应外环境。在动力中,运动中枢加强了主动兴奋,而语言、思维、书写等其它中枢也随之主动兴奋,精神、情绪得到相对调节。因供血改善,脑细胞新陈代谢增强。丘脑与脑垂体功能的增强,也强代了内分泌功能。因此,运动对于神经系统的良性影响,还同时惠及全身。 

   动动系统:不言而喻,运动给人体的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带来的好处更能为人们所理解。运动使得骨骼、肌肉的负荷增加,供血量也增加,使得骨密度与韧性得以维持。运动负荷促使钙盐在骨中沉着,避免钙的逸出,从机时使骨萎缩、骨质疏松及骨退行性变得以避免或延缓。运动能促使肌糖元、用蛋白合成,保持肌肉壮实与良好的张力,增强收缩力。使人健壮有力,外形健美,令人有一个良好的身材,而且其外形与肌力的老化可以推迟10到20年。运动还使得关节更加灵活、协调,关节滑囊与韧带推迟老化。

   其它:运动能消耗脂肪,减少脂肪的过量堆积,消除肥胖。这可不仅仅让你有一个苗条的身材而已。消除了多余的脂肪,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沉积,改善动脉弹性,预防或改善动脉硬化。运动还能维持和增强肌体的潜能和储备功能。运动对于人的心理也同样有着良性的影响。简单地讲,运动可让人当时就获得一份好心情。其实任何一种体力活动,都会让你感觉良好。运动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增强自我尊重和成就感。与其他人共同参与一项运动,更能让人获得好心情。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健身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投入进来,没有任何功利主义的杂念,因而此时的人际交往是能让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的。

有道是“生命在于运动”。让我们借助奥运东风,为了强健自己的体魄,运动起来啊。

(每页:40*40=1600格,仿宋GB2312,10.5号)

 

 

跳绳、踢毽子

苟芽山童

运动有益于健康,什么样的运动简便易行、要求条件不高又有趣而让人乐于施行呢?我们想到了跳绳与踢毽子这两项活动。

   这两项活动都是极好的运动。首先,对于器材、场地的要求不高,一根绳索或一只毽子,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而且可以在室内,风雨无阻。其次,简单易学,特别是小孩子学起来极快。不过虽说简单,却也有不少花样,令人饶有兴趣。一个人可以玩,一群人也可以玩。

   我们先来看看踢毽子,一般常见的玩法有:踢、盘、拐、跳、跷、kuán、剪等,可以用一条腿单独连续单向做,也可左右交替做。

   踢:一腿立地,另一腿用脚向内侧踢,毽子上飞后腿可落地;毽子上飞后腿不落地而连续踢者为又一种踢法,难度高些。

    盘:两腿用脚向内侧交互踢,称为“盘”。

   拐:用脚向外侧反踢。用左腿或右腿单独连续踢,或左右交替踢。

   跳:单脚撑地跳起,一腿大腿上抬小腿下垂,另一腿从大腿下伸至对侧向上踢,整个动作在空中完成,两腿均不沾地。

   跷:同上,但跳起后一腿在上并向前伸直,另一腿从其下伸至对侧向上踢。

   kuán:与跳近似,但一腿大腿上抬小腿也向后抬,足根紧贴臂部,另一腿从小腿下伸至对侧向上踢,其难度高于跳。

剪:如同跷,跳起后一腿在上并向前伸直,但另一腿也伸直与其相交并从其下斜伸至对侧以脚面向上踢,也是整个动作在空中完成。因两腿伸直相交如剪刀故名。此法难度更大,因两腿均向前伸直,弹踢后不易回收立稳,若要作连续剪的动作就更难了。

除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踢法。

   跳绳也有各种花样的。可以单腿跳、双腿跳、两腿一前一后如同走路一样地跳;两手在身体两侧甩动绳索、在胸前交叉甩绳;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等等,不一而足。

   几乎每个人都会跳绳,但您可知道正确的跳绳方法呢?以下方法可供你参考:

   单人跳:

   一、选绳:绳子的重量要合适,太重太轻都摇不起来。若稍嫌轻了,可在绳子中间裹一些布条来加重,使能方便摇动。但不要缀以金属物以免自伤伤人。两手握住绳子两端,通常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二、摇绳:先将绳子置于身后近脚跟处,摇时两臂靠近身体两侧,稍外展,以手腕发力带动双臂在体侧做画圆动作,使绳子从地经身后向上向下,从跳起的双脚下过去到身后如此一周一周地回旋往返。从前向后摇绳子则方向相反而已。速度可先慢后快,直到绳索旋转如风。

   三、跳绳: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脚部易受伤,且脑部易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体态要自然弯曲,呼吸要自然有节奏。总之,虽在运动之中,又要状态放松。

   四、停绳:向前摇时,一脚伸出,脚跟著地脚掌翘起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后出,脚掌著地脚跟离地使绳停在脚底。

   多人跳,由别人摇绳,跳绳者要学会进绳出绳,才能顺利地进入跳绳活动,与摇绳者配合,也与同时跳的人协调。

  一、进绳:当靠近身边的一绳向上绕至即将到头顶时,迅速由斜前方跳进绳配合绕绳速度跳跃。

  二、出绳:跳过最后一次绳后,立即由斜前方出绳。长绳内交叉的跳进、跳出绳技术较难,必须多做反覆练习,才能体会要领。由于使用两条绳,其速度无形加快,因此须判断进出绳的时机。

    无论跳绳还是踢毽子,首先是下肢能得到锻炼。人必须用足够的爆发力对抗自身的重力才能跳起来,这就要求下肢骨骼肌的收缩力要强,同时髋、膝、踝等关节肌腱、带也要有足够的柔韧性,才能完成跳的动作。此外,跳绳要跳得好,须要眼到、手到、腿到、心到,要反应敏捷,及时准确,同时肩、颈、腰、上肢等多部位要同步参与,并要动作协调。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对于下肢的肌肉、肌腱、关节、带同样是一种极好的锻炼。与跳绳一样,除腿部肌肉,腰、髋、臀,甚至颈、胸、腹等部位的肌肉也会被调动起来,一起参与运动。所以经常跳绳、踢毽子对于人体的肌肉、肌腱、关节、带都是一种极好的锻炼。跳绳或踢毽子时髋、膝、踝等关节,以纵轴为中心摆动,带动远端供血最困难、动作难度最大的部位,促进那里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相应关节的柔韧性。坚持跳绳或踢毽子,能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敏性,是一种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综合素质的很好的体育项目。祖国传统医学对跳绳、踢毽子的健身机理更有异乎寻常的认识,例如足三阴、足三阳等经络均起源于足,连通五脏六腑,足底更有反映全身各部位的穴位。跳绳就是一种足疗形式。

   骨质的主要成分是成骨细胞和钙盐。跳绳、踢毽子时,脊柱、下肢的骨骼反复受到撞击,从而加速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保留和储存钙离子。经常进行重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质的改造和重建,骨小梁沿应力线的排列密度会逐渐增大,增强骨质的坚韧性,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这也符合“用进废退”的原理。长期低头伏案,颈椎前倾,疏于活动,容易得颈椎病;胸、腰等部位脊椎的生理弯曲失常,久之则拱腰驼背,成为所谓“办公室型体态”。跳绳、踢毽子时,脊椎各关节有节、有度地屈伸运动,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了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跳绳、踢毽子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中老年人的肩周炎,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人体血液流动不仅取决于心脏的泵血和动脉的弹性,骨骼肌的舒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下肢离心脏最远,跳绳、踢毽子时,下肢肌肉的舒缩对血液流动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骨骼肌的动静脉短路枝大量开放,下肢血流的动力性平衡得到维持。既增强了肌肉、骨骼的运动功能,又有效地预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办公族易罹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跳绳、踢毽子是一种有氧运动,此时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与氧气的供应。经常跳绳、踢毽子,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回心血液量增多,必然会增强心脏的排血功能和肺的换气功能。

   跳绳、踢毽子还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跳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才能遂心着意。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何况跳绳、踢毽子也有其娱乐功能,魅力十足。特别是多人同时参与时,不仅个人要心到、眼到、手到、脚到,要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还要心领神会,相互配合。且其间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气氛融洽、热烈。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一根绳索的上下飞舞。有效地防治了“亚健康”状态。这对于学习紧张的中、小学生,对于终日伏案的上班族,都是既有益又有趣的一项健身活动。

   虽然跳绳、踢毽子是一项既有益又有趣的健身活动,但不小心也很容易受伤,有人提出跳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讲得不错(踢毽子也一样),附寄于此:

    1.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

  2.绳子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3.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

  4.跳绳时需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

  5.胖人和中年妇女跳绳时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同时,上跃也不要太高,以免关节因过于负重而受伤。

  6.跳绳踢毽子前先让足部、腿部、腕部、踝部做些准备活动,跳绳后则可做些放松活动。

 

 

 

 

(每页:40*40=1600格,宋体,10.5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