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喙尾琵琶甲

 学中草医的人 2024-07-27

形态特征

呈长椭圆形,也有部分近似圆形;椭圆形个体短径为0.90~1.09mm,长径为1.55~1.91mm。初生卵呈乳白色,孵化后颜色转为乳黄色,卵壳有光泽、略有粘性。[5]

幼虫

初孵幼虫长约3.60~4.10mm,乳白色,骨化程度弱,个体上与其它龄区别明显。体长圆筒形,浅黄褐色,有光泽,各体节具细横皱纹,细横皱纹以背中线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各体节后缘颜色加深为浅黄褐色,且为细纵皱纹。[5]

裸蛹,初化蛹呈乳白色,有光泽,逐渐变为浅黄色。体长形略扁,长为17 ~22 mm,前胸最宽,向后渐缩。前胸背板近方形;触角鞭节上有小突起,触角弯曲搭于前足上。其头向前胸下方弯曲,头部布稀疏刚毛。唇基前缘弧凹,上唇、唇基及头背几平滑。复眼褐色,位于触角囊后。头部、体节背面具横皱纹,各体节被短刚毛。鞘翅着生于前胸背板下,后缘夹于中足与后足之间,生稀疏短柔毛,近端部缩小形成翅突。背中线明显。腹部有一对短钝乳突。前、中、后足抱握于腹面,胫节端距可见轮廓,腿节、胫节有刚毛,跗节光滑无毛,后足最长。[5]

成虫

呈长卵形,长18~27mm,宽8~12mm,黑色无光泽。上唇前喙较平直,有稠密棕色毛及刻点;颏椭圆形,粗糙,有刻点;唇基前缘直截,中部略隆起,额唇基缝凹陷,有分散刻点;头顶较平坦,有密刻点;后颊突出。触角长达前胸背板基部,前胸背板有浅凹的、汇合的大刻点;前喙凹人,饰边不完整;基部平直,饰边粗;前胸侧板外侧有细长皱纹,基节窝附近有明显短皱纹和稀疏小粒点;前胸腹突中沟不明显,其垂直下折部分的端部略扩展,不与中胸接触。小盾片三角形,密布棕色毛,雌雄形态相似,其中,雌虫形体较宽,翅尾钝圆;雄虫体形较雌虫细长,翅尾扁尖,腹部第1体节具有刚毛刷。[4]腹部第V腹板基部约1/3处有一对防御腺,遇到威胁时能喷射防御液。[2]
喙尾琵琶甲成虫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喙尾琵琶甲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在云南省分布于昆明曲靖昭通、楚雄、大理文山红河普洱临沧等地。垂直分布于海拔范围290~3110米地区。[2]

栖息环境

喙尾琵琶甲为夜出型、暂栖性土壤昆虫, 喜潮湿阴暗的环境,世代重叠严重,[5]喜栖于居民房屋、性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4]

生活习性

喙尾琵琶甲为夜成虫具有夜出习性、防御性,遇到威胁时能喷射防御液的防御腺体。成虫和幼虫都具有群聚性,幼虫在高密度、低湿度或食物缺乏时,有自相残杀习性。[5]幼虫土栖,取食其间散落的食物(谷糠、玉米面、面粉)、动物粪便、杂草腐殖质[2][4]

生活史

昆明地区喙尾琵琶甲1年可发生1~1.5代。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羽化24~92d后性成熟。新羽化成虫于4月下旬至11上旬交配产卵。交配后6~10d,雌虫产卵,产卵期较长,几乎整个成虫期都能产卵。雌虫以夜晚产卵为主,产卵时雌虫将产卵管深入沙土中产卵,一次产卵一粒,分散产卵,产卵后,用后足刨土掩埋产卵孔。成虫寿命较长、幼虫生活周期长,生活史不整齐, 世代重叠严重。[5]

人工饲养

一种药用食用型喙尾琵琶甲幼虫饲养方法:第一步:采集成虫,将成虫接入成虫饲养盒内饲养直至其产卵;第二步:将卵收集并处理干净;第三步:卵的孵化及“混龄”饲养,将同一批洁净的卵接入高温灭菌的幼虫饲养盒中,再接入消毒的喙尾琵琶甲成虫,喷洒无菌水保湿,室温饲养,直至得到不同龄期的喙尾琵琶甲幼虫;第四步:饲喂食物,根据不同幼虫的取食量,每5‑7天添加一次食物,直至幼虫进入预蛹期,不食不动后转移至设有医用脱脂棉的饲养盒。[8]

主要价值

民间应用

喙尾琵琶甲是云南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具有抗菌、消炎、解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民间用于治疗发烧、咳嗽、胃炎、肿瘤等疑难杂症[7]。特别是被云南彝族百姓作为药物应用较多。当地人将其活体成虫经饮用酒或酒精制成药酒外敷,以驱除疮中毒素及水泡引起的痛痒,还用该虫治疗疔疮、皮肤痒痛、疱疹腰酸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等,效果显著;蘸取虫体粉碎物于牙齿蛀洞内或开水口服,可治疗牙痛、龋齿痛,还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烧。[9]

科研价值

除了在民间有应用外,对于该物种还有很多研究,如对喙尾琵琶甲不同阶段体内成分研究等。成虫甲壳素含量高达22.6%,已分离鉴定该昆虫化学成分50余种。其中4种具有抗菌活性,虫体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喙尾琵琶甲幼虫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具有抑菌活性。除了药用价值,喙尾琵琶甲还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营养价值较高,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和16种蛋白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