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反辐射导弹发展历程

 小飞侠cawdbof0 2024-07-31

图片

图片

图片

美国反辐射导弹发展历程

作者:军鹰智库李俊杰    来源:军鹰动态

相比于空中电子对抗平台,地面雷达系统的干扰对抗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加之雷达部署的密度与日俱增,使得进攻性武器在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现代战场上仅靠电子干扰“软杀伤”手段难以实施有效突防。于是以敌方防空导弹阵地中的制导/预警雷达等目标为主要打击对象的“硬杀伤”武器——反辐射导弹成为众多国家,尤其是美俄等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武器类型。作为防空压制武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反辐射导弹利用敌方武器系统所辐射的电磁波来探测、跟踪并摧毁目标。如果将雷达比喻为现代战争中的“千里眼”,那么反辐射导弹则是专门的“雷达克星”“挖眼神手”,能够对敌方防空雷达及其操作人员造成直接而有效的物理杀伤,为后续各类进攻性武器作战运用开辟出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

美军研制的反辐射导弹先后经历了3代,当前正在进行第4代研制。第1代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图1);

图片图 1 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第2代是70年代研制的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及7个衍生型号AGM⁃78A/B/C/D。第3代是著名的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图2)。它于80年代研制成功,在前2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并在基本型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改型,如AGM⁃88A/B/C/D,成为当前美军主要的反辐射导弹。虽经历多轮改进,但制导系统仍采用被动雷达导引头,制导精度相对较低,不能真正实现抗关机/抗诱饵。

图片图 2AGM⁃78“标准”(Standard)反辐射导弹

第4代以2010年左右装备部队的AGM⁃88E(图3)和正在研制进程中的AGM⁃88G反辐射导弹作为代表由于AGM⁃88E来源于AGM⁃88B/C,因此除制导系统外其他舱段具有良好的继承性。AGM⁃88E显著的技术进步是采用“主动毫米波+宽频被动”主被动复合导引头,构成了“GPS/INS组合导航中段制导+宽频被动/主动毫米波的雷达末段制导+双向数据链”的复合制导体制。据报道,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全弹共经过了9轮半实物仿真试验和58次机载挂飞试验才形成了最终的制导体制方案。其中主动雷达导引头采用W波段的机扫体制,具有波束宽度窄、角分辨率高等优势;被动雷达导引头采用环状共形天线,提高了视场角及测角精度,同时覆盖了更宽的频段并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在导弹飞行末段如果目标雷达停止辐射,采用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进行搜索截获,以重新跟踪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部署的S⁃400防空武器系统对美军战机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其拦截半径大大提高,AGM⁃88E反辐射导弹的射程便显得捉襟见肘。由此增程型反辐射导弹的研制计划提上美军的议事日程

图片图 3 AGM⁃88E反辐射导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