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简中,出现了战国时期的八卦卦名,其中,坎卦的卦名写法下图所示。 ![]() 这个字形被认为是古文“劳”字。包括《汉典》里面,也把“劳”的甲骨文写成了这个样子。 ![]() 《新甲骨文编》里面也认为这个字形是“劳”字。 ![]() 然而,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清华简里的坎卦之名,包括甲骨文里被认为“劳”字的字,根本就不是“劳”字,而是一个“燄”字! ![]() 从字形来看,甲骨文的“燄”字从炎,上半部分的两个“火”就是炎字,下部的绿色的这个字看起来像是“衣”字里面包着数个小点,但这个字无论如何也不是“衣”,应该是“臽”的本字。 《说文》就说: 燄,火行微燄燄也。从炎臽聲。 甲骨文里面也有这个“臽”字,过去被错误地释为“衣”。《诂林》里面就是把这个字解释成“衣”,如下图所示。 ![]() 甲骨文里的这个“臽”既然是个地名,它就应该读作“欿”,是一个《左传》里面出现过的地名,叫作“坎欿”,位置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载: “王遂出,及坎欿。” 此地又称“坎埳”。《续汉书·郡国志》就说: 巩县有坎埳聚。 在《周易》的《坎》卦里面,连续出现了两次“坎窞”,实际上也是“坎欿”和“坎埳”的不同写法。 综上所述,不论“窞”还是“陷”、“欿”、“埳”等等写法,均是以“臽”为声,意思就是坎。 《说文》就说:“坎,陷也。” “窞,坎中更有坎也”。 由此可见,清华简里的坎卦之名,原本写作“燄”,是“窞”、“陷”、“欿”、“埳”的意思,和“坎”字意思相同,上古音也均为谈部,不论音意皆可相通,可以直接释作“陷”! 解决了这个历来被读错的“陷”字,我们再来看看《说卦》等易书,就会发现古人也都把这个“陷”字读错成了“劳”字。 比如《说卦传》云: “劳乎坎。”又云: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这里的“劳乎坎”实际上原本就是“陷乎坎”,是“入于坎窞”之意,根本就不是“劳”的意思! 王家台秦简《归藏》里面坎卦的卦名写法与清华简相同,辑本《归藏》则作“犖”,可见均是对“燄(陷)”字的误读,因为这几个字的字形确实很相近。 本文为抱雪斋《周易》说文解字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请看上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