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 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 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 享年97周岁 作为一位载誉世界的华裔科学家 多年来,李政道先生始终关心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 尽其毕生努力推进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 1972年 李政道先生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抵达的第一站就是上海,并造访复旦大学 一年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 他将长子李中清送到复旦大学学习 1974年 李政道先生再次调研复旦大学 并深深为祖国基础科研的不足而忧虑 于是向党中央递交了 《参观上海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 呼吁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 ![]() ▲ 李政道致中国科学院严济慈副院长的信手抄件 1979年 有感于国内学子难以出国学习 李政道先生创造性地设立了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 即CUSPEA项目 近千名物理学子直接受惠于此 CUSPEA项目对我国物理学意义重大 作为物理学研究重镇的复旦大学积极参与 项目中的200余名复旦学子 如今,遍布物理科学、生物科学 金融经济等各个行业 成为中国科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 ▲ 李政道(左三)与CUSPEA代表团在加州理工学院召开总结会 1982年 李政道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苏步青老校长为其颁发聘书和校徽 在致辞时,先生说: “复旦,从今以后为我母校。” 从这一年开始 他几乎每次到复旦都会作学术报告 ![]() ▲ 苏步青(右)为李政道(左)佩戴复旦校徽 巧合的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连续三任复旦校长谢希德、华中一、杨福家教授 都是杰出的物理学者 李政道先生与复旦物理一再结缘 ![]() ![]() 1985年,为激励复旦物理学子 他倡议设立“李政道物理奖学金” 次年,复旦举办首届李政道物理奖学金授奖仪式 李先生亲自为8名获奖学生颁奖 并题写“复兴文化,旦旦生光”八字 期望复旦大学的青年学子 要有自信、要有志气,能在科学领域为国争光 一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涌现 首届获奖者侯晓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现任复旦物理系教授 曾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编委 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多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产出优秀成果的同时 也培养了大批学生 继续在物理研究领域深耕 ![]() 为拓宽复旦物理研究面并与国际接轨 杨福家校长向李政道先生提议 以他的名字冠名成立一个实验室 1993年,李政道先生携夫人亲临上海 为“复旦大学李政道物理学综合实验室”揭牌 依托复旦大学现有的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室等 以追求一流的研究成果、培养卓越的青年学者为宗旨 实验室不仅引进先进设备仪器 还产出一批一流研究成果 培养大量一流的科研人才 ![]() ▲ 李政道在新落成的校训墙前作学术报告 ![]() ▲ 1995年5月杨福家与李政道共同为校董会揭牌 1995年,复旦大学九十周年校庆 新建成的校训墙前人头攒动 李先生作为揭幕者 作了题为“学与问”的学术报告 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会第一届名誉主席 从此,他与复旦的感情更进一步 ![]() 李先生曾为 《复旦教育论坛》创刊题辞: “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关于大学教育 先生特别重视“问” 认为“学会问”比“学会答”更加重要 他尤为强调“艺术与科学不可分割” 这些理念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 不谋而合 从九十年代到今天 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探索和追求 走在全国前列 这其中不乏李先生教育思想的沾溉 ![]() ▲ 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 ![]() 1998年,李政道先生出资 设立以他与已故夫人秦惠䇹的名字共同命名的 “䇹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旨在支持有志科研的优秀本科学生 帮助他们了解并获得科学研究领域工作的 训练和经验 自此,复旦开始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项目 这是国内第一个在本科生中 以“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为模式的科研计划项目 在䇹政项目支持下 不少优秀本科生在学术前沿领域崭露头角 ![]() 1999年,李先生出席在复旦大学举行的 “䇹政学者”座谈会 并写下“䇹政竹”, 表达对秦惠䇹女士的思念 复旦大学在美丽的曦园勒石纪念 转年,先生为“䇹政竹”纪念石揭牌 䇹政项目,是第一个鼓励本科生尽 早进入实验室的项目 在这里,本科生可以与大师同行 与大师学做人、做学问 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思维 李先生帮助青年学子 不遗余力、亲力亲为 为很多复旦同学亲手写推荐信 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开拓眼界 为中国科学界的青年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 复旦大学立足“䇹政”精神 结合本校情况,逐步建立起 完备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FDUROP,包含“望道”“曦源”等项目) 将“䇹政”的精神与理念覆盖所有学科 让更多的学生在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受益 ![]() ▲ 李政道与杨福家、 徐雷晤谈 ![]() ▲ 李政道与来访哥伦比亚大学的复旦师生合影 2014年4月 杨福家老校长和复旦七位“䇹政学者” 以及在美国学习的部分“䇹政学者” 到哥伦比亚大学看望李先生 “䇹政学者”们向先生汇报 各自的学术经历和工作成绩 聆听先生的教诲 原定半个小时的汇报延长至近3小时 李先生还为由教务处指导 FDUROP学者主办的杂志《为学》 欣然题写“求知”二字 送给广大在学术道路上奋进的复旦学子 “在李先生捐赠的䇹政项目中 复旦是第一个来面对面与先生介绍学术成果 表达对李先生的感激之情的学校” 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 王垂林说 如今,FDUROP项目持续了26年 助力近万名复旦本科生开启学术之门 现已经有数十位“䇹政学者”获得国内外高校的教职 开始他们自己独立的科研道路 ![]() 2018年 在“䇹政基金”设立二十周年之际 为感念李政道先生对复旦大学的关怀与指引 由李先生的友人孙莱祥教授等倡议 复旦师生自发组织编纂画册《李政道与复旦》 回顾李先生与复旦之间的往事 画册出版前,受编委会委托 王垂林将画册清样带到美国请李先生审阅 “先生一页页看得很仔细 并说这些照片激起了他很多回忆, 照片中很多都是他的老朋友。” ![]() ▲ 李政道(右)与王垂林(左)手捧样书合影 在为画册正式题词前, 先生在白纸上反复练习、草写多遍, 才一笔一划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 “䇹政精神,旦复旦兮” 正如杨福家老校长 在序言中所述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有一些故事和精神, 总会穿越如梭岁月,长久地保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让我们共同缅怀李政道先生 永远铭记他在复旦留下的深深履痕 ![]()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赵天润、李斯嘉 参考来源 《李政道与复旦》 图 片 档案馆、《李政道与复旦》 责 编 章佩林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