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门鸣法|云山雾罩,龙伏山人留给后人的困惑(甲)术数基础

 My_68 2024-08-06

网络上批判奇门鸣法的文章多了去。

除了那些开口就骂或别有用心的文章,我们姑且不论。还有更多的文章,从学术的观点切入,有理有据,值得我们玩味。例如,《奇门鸣法体系的思与惑》、《自相矛盾的奇门鸣法》等文章,就写的很好。这些作者,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丝丝入扣,令人信服。也说明,他们的确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遗憾的是,如同不少研习奇门鸣法的爱好者的叹息一样:“思维层次不够,玩不转鸣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搜罗一下网络上关于奇门鸣法的批判性文章,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一、实操技术的前后矛盾性

㈠从“正时”到“制筹”的前后矛盾。

龙伏山人在《鸣法》中提出以节气定局数,以日柱找符头,并配合“拆补法”,分别上、中、下三元,取阴阳二遁之局数。再以时柱找旬首宫,值符加在时干上,值使加在时支上。注意了,这是“正时”局。到了《枢要》的时候,龙伏山人又提出:“人事制筹犹可测,天时地利正时专。”意思是,以竹签制作六十甲子,放入朱砂竹筒中,随机抽取竹签,以竹签上的某个干支来,就以这个干支作为时柱,这已经是“活时”局了。

这种以制筹来定时辰的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当天的日柱下,压根就没有这个时辰。例如,壬寅日,你抽出来的制筹,上面是“己亥”,很显然,壬寅日压根就没有己亥时。这是不是违背常理?

㈡星门排布的顺飞到“阳顺阴逆”。

在《鸣法》中,龙伏山人指出,九星和八门,不论阴阳遁,都是顺飞排布。到了《括囊》,变为“阳顺阴逆”,也就是说,阳遁的时候,星和门,都是顺飞;阴遁的时候,星和门,都是逆布。这样一改动,可不得了,在阴遁的时候,九星和八门的落宫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试问,若是顺布,则开门巡行艮宫,要是逆布,则开门巡行离宫,前者是和义格,后者是迫制格,一吉一凶,岂不荒谬?

㈢从单个值使到阴阳二使,到底以谁为准?

从《鸣法》、《衍象》到《枢要》,龙伏山人主张在排盘的时候,只用一个值使就行了。但是,到了《括囊》的时候,他又改变了玩法,提出来“阴阳二使”之论。也就是说,原本每个卦宫里只有一个“门”,咱们就以这个“门”和卦宫的组合所形成的“门宫格”来推断吉凶,后来呢,变成俩“门”了。关键是,这两个门,一阳一阴,一明一暗,一顺一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吉一凶。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吉凶呢?

问题是,门宫格在鸣法体系中,是论断吉凶的最关切的点。我们何去何从,该如何选择?这不是让我们“踩坑”吗?

老先生玩得嗨,在《括囊》中,不仅提出来值使有阴阳二使,还提出来值符也有阴阳二符。对不起,我大爷,你嗨你的,我们实在玩不起。

㈣从时柱定空亡到日柱定空亡,孰是孰非?

龙伏山人在《鸣法》、《衍象》以及《枢要》中都主张以时柱定“空亡”,名曰“乘空格”。而在《括囊》中,老先生有改变了主意,反复强调以日柱定空亡。时柱和日柱的区别可大了。时柱应十个时辰之内,出了这十个时辰,空亡就改变了。而日柱呢?那就是十天之内,空亡格都保持高度的一致。例如,辛未日壬辰时,若是以辛未日定空亡,属于甲子戊旬,戌亥空亡;若是以壬辰时定,属于甲申庚旬,午未空亡。一个是戌亥空亡,一个是午未空亡?你说差别大不大?须知,空亡事关人品之虚实,心事之浮沉,事体之真假,这还得了?

㈤从时柱定六亲到日柱定六亲,如何取舍?

所谓六亲格,就是根据“生我者为父母,克我者为官鬼,我生者为子孙,我克者为妻财,同我者为兄弟”进行推定。关键是,以什么立太极,作为“我”,这个很关键。在《鸣法》中,龙伏山人说以时干而论,在《枢要》中保持了同样的观点,但是,在《括囊》中,龙伏山人又强调是以日干立太极,作为“我”。假若是辛未日壬辰时,若是以时干定六亲格,以庚辛为父母,以戊己为官鬼;若是以日干定六亲格,则戊己为父母,丙丁为官鬼。父母是恩星,官鬼是难星,事关吉凶性质的判断。如此大的差别,哪个才能确保准确性?

㈥从星门取用神到奇仪、暗干支取用神,眼花缭乱?

《奇门遁甲》尤其重视取用神,用神是事体之机要、成败之关节,马虎不得。我们就以测文书之事为例,《鸣法》中以景门取用神,《枢要》以丁奇取用神,到了《括囊》,又以朱雀取用神。不光如此,从《鸣法》、《衍象》到《枢要》,都是明使或遍干,到了《括囊》,却注重取暗使、暗干支,太颠覆我们的认知了。

㈦从年命宫与发端宫的关系定吉凶,到六亲格作为吉凶的最后“闸口”,我们该何去何从?

“吉凶生大业”。如何判定吉凶成败,是各家各派术数的最终落点。试问,若是连吉凶成败都判定不了,模棱两可,这样的术数体系还有存在的价值吗?龙伏山人先是注重时干宫、用神宫与年命宫的通情或阻逆,以通情为吉,以阻逆为凶。在《括囊》中,老先生又换了个玩法,直接以“六亲格”判定吉凶成败。问题是,六亲格的推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先是主张以时干推定,后来有强调以日干推定。这样一搞,前后矛盾就不讲了,问题是,评价的尺度都发生了改变。后世研习者,岂能不崩溃?

㈧从以时干宫与年命宫定成败到以月干宫和年命宫论否泰,我们能不迷茫?

我们通常可见的世本奇门,不管是转盘还是飞盘,基本上都是以时干宫作为判定吉凶的一把尺子。《鸣法》中,龙伏山人还反复强调,“时干才是满盘宰”,把时干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到了《括囊》,老先生竟然有提出来以年干、月干来推定吉凶。想到这里,我脑海里瞬间冒出来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你大爷就是你大爷”!确实,大爷就是不简单。你到底还让不让我们玩下去了?

㈨从地盘奇仪定应期到地盘暗支定应期,让我们无所适从。

 《鸣法》中以“地盘干”定应期,若是地盘干是壬仪,则应在壬之岁时。到了《枢要》,增加了动静、旺衰、冲合、空墓、刑破、生克等多种推论逻辑。到了《括囊》,龙伏山人竟然换了赛道,又提出来以暗干、暗干支等作为推导应期的方法。

㈩从“四时八节”定旺衰,到“得时、得气、得地、得位”,究竟以哪种尺度为准绳?

旺衰强弱是各种术数都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奇门鸣法也不例外,因为旺衰事关重大。在《鸣法》中,龙伏山人先是以“四时”论之,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土为旺,春火、夏土、秋水、冬木、四季金为相之类的,这种关键基本上和通行版本的术数体系保持一致,很好理解。再后来,又提出来以“八节”定应期,论旺、相、胎、没、死、囚、废、休。这种玩法和四时之旺衰有啥区别?我们举例说明,假若立夏,若是以四时论旺衰,丙、丁肯定旺;若是以八节论之,假使丙、丁落震宫为休,落艮宫为废,落坎宫就是囚。你说差别大不大?势如霄壤!

二、龙伏山人的坎坷经历,是奇门鸣法无法趋吉避凶,还是龙伏山人学易不精?

趋吉避凶,远祸就福,是每个研究易学术数体系的爱好者,深藏于内心的美好期待。若不是如此,学易还有什么价值?龙伏山人深耕奇门鸣法,除了凭借之卖卜为生,谋得衣食之外,又何尝不希望惠人利己呢?既然有卖卜,肯定有就买卜。试问,买卜之人,前来问占,哪个人不是带有或多或少的趋吉避凶、远祸就福的想法?奇门鸣法真正可以做到明吉凶、晓福祸、知趋避、通权变吗?果真如此,为什么龙伏山人自己在1880年因为痛斥英法传教士,而被捕入狱,幸亏戚允菴和王冠廷两位鼎力相助,才得以全身而退。到了1896年,龙伏山人再次锒铛入狱,原因是“受累于贵侍卫”,这次是他的女婿陈云阁奋力相救,才得以幸免于难。

别的事情,咱们先放下不说,单就这两次牢狱之灾,我们不能不怀疑奇门鸣法:是这门术数体系无法做到提前预知,还是龙伏山人自己学艺不精?

三、龙伏山人的临终遗言,难免让我们疑惑

据说,龙伏山人临终反复嘱咐自己的家人:“《周易》一书,奥妙无穷。其分支流派众多,浩渺无际。尤其奇门之学,易学难精,容易走火入魔,后人不可研习。”这句话是真是假?我专门向郑同老师求证。郑老师说,这句话是龙伏山人的孙子亲口讲的。的确,龙伏山人的儿孙中,没有听说谁还在继续研习奇门鸣法。至于老先生的门生陈玉书等人,到底学习的怎么样,有没有传承下来,我们目前无法得知。

我们做个推论,假使龙伏山人的遗言为假,为什么他的后人没有人研习?为什么他的门生没有传承?为什么历经百年,鸣法奇门深藏于箱笼?假使龙伏山人的遗言为真,势必让后世研习者无所适从,进而丧失对鸣法奇门的信心。

行文至此,我们不免仰天长叹:“云山雾罩,龙伏山人究竟给我们留下的是秘笈还是伪术?”

【后记】如上文字,每位即将步入奇门鸣法的研究者或已经研习奇门鸣法多年的爱好者,务必阅读。否则,你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茫然无措,没准还真如龙伏山人所担心的那样,“走火入魔”。——这一点,尤其是自学奇门鸣法的爱好者,尤须注意。我们该如何破迷开悟,走出奇门鸣法的研究泥潭,冲出困境?请继续关注春哥的文字《奇门鸣法|云山雾罩,龙伏山人留给后人的困惑(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