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让癌细胞偷着乐的复查“天坑”,陪妻子复查30多次后被他发现了!

 肺癌康复圈 2024-08-07 发布于安徽
👇

肺癌手术成功不代表就实现治愈了。因为肉眼可见的肿瘤被消灭,但癌细胞不一定完全被清除,甚至某些部位可能已经有潜伏的病灶或微转移灶。所以,定期复查可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

在觅友“2024平平安安”的觅健记录中,从妻子确诊肺癌晚期后的这3年多的时间,30多次复查陪同中让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点,我们特地邀请到他给大家做分享!

在觅友分享后我们还准备了详尽的各个阶段的复查项目指南、具体间隔时间,建议对此没有概念,以及害怕检查次数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觅友一定要转发收藏起来:缺少复查的危害远比一次CT的剂量还大

  01  

复查,让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觅友“2024平平安安”:

妻子得病近三年,由于是肺癌晚期,肺内多发且多发骨转移,不能手术,我们经历了30余次的治疗、复查生涯。最初,每三周一次治疗,每两个月一检查,半年以后,一个月一治疗,三个月一检查。林林总总经历了30余次的治疗、复查洗礼,每次检查感觉都像是赴刑场。从复查日前一周就开始紧张,每次检查前一天我都把手机上的下载的软件删除,准备最坏的打算,等复查结果出来再看是否安装。

等到强化CT和脑核磁共振报告出来,颤抖地打开,看到“与前相仿”字样时,一颗心终于放下。生活重新回到正轨,直至下次检查,周而复始。

复查焦虑症不会消失,时间长了,我通过查资料,与医生沟通,找到了一些方法缓解

首先,明白定期复查是癌症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复查焦虑症是一种正常反应,不用为自己的胆小懦弱而羞愧

其次,从多个渠道缓解。每次住院的时候都与主治医生交流,把妻子近期的症状告诉医生,医生也通过妻子的体征掌握病情,懂中医的辛医生还通过触摸妻子的肩颈,观察淋巴节的变化,从体征上感知妻子的身体状况。通过评估,医生说一切良好时,我的担心放下一半。

第三,保持作息规律。感到焦虑和不安是因为生活失控。收回控制权的一种方法就是保持你的日常生活。在复查日也坚持作息规律,按时饮食,腾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第四,为检查做好准备。带好检查通知书,穿舒适的衣服,不带金属饰品,去医院路上留足够的时间,不出现慌张情况。

第五,等待结果的时候,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写一点心得或者散文,或者与亲友分享一下感受。也可以深呼吸,冥想,做一些不剧烈的运动。

第六,复查报告提示有潜在问题的时候,也不要过度担忧,让医生来给出专业的判断。我们也多次遇到检查报告出现异常情况。如2022年6月8日,强化ct报告显示:符合右肺恶性肿瘤并双肺多发转移瘤,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多。我吓坏了,主治医生看了片子与上一次的对比以后说,没有什么变化。2022年11月8日检查,肿瘤标志物其中一项细胞角蛋白19片段4.02(0-3.5),高出正常值。主治医生说稍微高一点,不要紧,注意观察就行,第二次检查又正常了。2024年4月7日,做了全面检查,强化ct报告显示:右肺部分结节较前略微增大,较大者0.5cm×0.4cm。又把我吓了一跳。主治医生说,看的角度不同,其实没有变化,有可能是不同成像引起的测量误差。由此可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是多么重要。

总之,复查焦虑症的背后是对未知结果的担忧。对付它的方法就是练习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活在当下,拥抱生活的酸甜,也接受人生的苦辣。尽最大的努力做出选择,并且坚持下去。癌症复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想想过去多少艰难都过来了,时刻提醒自己的长处,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是如何面对逆境的,就会增强自信

觅友的总结里除了告诉大家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状态方面和心理方面,对复查流程、项目、周期其实也是有不少要求。

  02  

定期复查前做好这些准备

为了让我们的复查更加顺利,下面几点是我们在去医院之前就提前准备就绪的。

  • 提前预约好复查医生的门诊;

  • 准备好各项材料:病历单、检查报告、医保卡、身份证等证件;

  • 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再喝水吃东西;

  • 在包里携带一些面包牛奶,抽血检查后及时补充;

  • 晚上早点休息。

  03  

定期复查时做好这些项目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一般由医生进行查体,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叩诊等检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如果肺部肿瘤复发造成胸腹水可以通过视诊、听诊、叩诊等手段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出现浅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肿大者可以通过初诊发现。因此,体格检查不容小觑。

2.三大常规

三大常规包括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验。血常规可反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尿常规可反映肾脏功能,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大便隐血是否出现阳性指征可反映患者的消化系统情况。

3.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肿瘤标记物变化能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肺癌患者需要复查的项目有CEA (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SCC(鳞癌相关抗原)以及糖类抗原等,可用于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病情及预后情况。

4.胸部CT平扫或者增强

通过胸部CT平扫或者增强检查可以了解肺部是否有新发结节、炎症、积液、积气、胸膜增厚和粘连等,了解肺门、纵隔淋巴结情況,判断是否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可能。

5.骨扫描

如果患者出现有骨痛,可以做骨扫描,检测有无骨转移,了解全身骨骼情况。一旦有怀疑骨转移,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进一步证实是否出现转移。如果没有骨痛,骨扫描一年做一次就可以了。

6.三大颅脑CT或核磁共振

通过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出现颅内转移。如果出现持续性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双侧肌力不对称等情况,应考虑颅内转移可能,需做头颅增强CT检查以确诊。

7.上腹部CT或者B超

通过上腹部CT或B超检查可以发现肝脏、肾上腺或者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8.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观的检查局部气管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检查。如中心型肺癌,术后有肿瘤残留(支气管切缘阳性)等,应定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防残端肿瘤复发。

9.PET-CT

在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明确病情的情况下,可以选择PET-CT检查,可以发现微小的病灶。如果患者准备做PET-CT,那么其他CT可以不做。

10.其他

如果术后有做化疗或放疗,可结合这两种辅助治疗,一段时间内遵循化疗科或放疗科医生的复查计划。在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后,复查内容基本与化疗前的检查相同。

  04  

复查频率

肺癌术后的前2年内是比较容易复发的,根据《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的数据,超过50%的肿瘤复发或转移发生于术后前2年[1]。所以在治疗后的前2年,建议患者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第2年到第5年,复查频率可以减至每半年一次;从第5年开始,每年至少复查1次。(具体的复查频率和复查内容,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觅健科普君看到很多觅友在关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复查频率,以下两个专家的讲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靶向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辽宁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科的郝丽杰教授带你了解靶向治疗的复查频率!

免疫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的林根教授带你了解免疫治疗的复查频率!

总结
抗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长期定期随访,及时发现肺癌复发或转移,并及时处理,有助于病人长期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定期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患者能及时的从医生那里得到关于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新技术、新药物的治疗。
👇

肺癌

相关好文

它被誉为“很有希望治愈肺癌”的抗癌武器,不能从中获益的患者有7个特征……

抗癌3.5年,妈妈去世了,希望肺癌患者们别踩这些“坑”

每天吃50克这种肉,患癌风险增加11%,复发转移率也上升,你能分辨吗?

参考文献

[1]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

内容制作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